结合高考语文改革趋势和多年语文执教经验,为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打造自己的魅力课堂。
一、备足课堂,把生动还给学生
以往的备课仅仅停留在备教材,老师的目标是如何把一篇文章讲得绘声绘色。把每一篇文章讲好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仅局限于讲好课本,这样的课堂本质上是风吹浪起的死水,久而久之,对学生的吸引力就会逐渐减弱,最终不受待见。
真正优秀的语文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当堂入境——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走心——自觉回味课堂情景,主动反思教学主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备大语文视野,不仅扎实备好课本内容,还要主动关注社会,着眼全世界,甚至宇宙。将生活之水引入到课堂,从而盘活千篇一律的教材, 呈现丰富多彩的课堂。让学生知道语文就是生活,而不止是“唐诗宋词、之乎者也”;让学生明白学语文是为了更好地听说读写,更幸福地生活,而不止是为了三年后高考的那一纸分数。
二、少讲多听,把精彩还给学生
传统的语文课堂大都是语文老师的独角戏、学生的休闲养生课。迫于高考的压力,老师们争分夺秒传授真经,反反复复提示要领,40分钟的课堂完全成了“学生搭台,老师唱戏”。台上的老师唱得汗流浃背,台下的学生看得悠哉闲哉——热闹地方捧个场,无聊之时睡大觉。这样一厢情愿的教学方式其结果可想而知。
要想转变这种结果,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老师吃力不讨好,学生有劲无处使”的教学方式。师生对换角色,老师搭台,让学生们唱戏。只有将戏台还给了学生,学生才有存在感和参与感 ,才能真正进入课堂角色,才能深入演绎课堂的精彩。只有脱离了独角戏角色,老师以导演的身份出离局外,才能客观而清晰地总览全局,才能对课堂的质量有更深刻的认识。
会唱戏不一定会搭台,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熟悉课本,还要熟知学情,更要有高超的课堂掌控能力!根据课本写好台词,根据学情配备角色,融枯燥的知识于有趣的台词中,融无形的情感于有形的表演中,让学生体悟语文的奥妙与精彩!
三、学会留白,把灵动还给学生
应试教育分秒必争,满堂灌不是新闻,学生作息时间被安排得精确到秒也多有耳闻。教育早已与育无关,只剩下程序性地教。老师不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学生也不再是,只是一刻不停吞咽知识的大嘴怪。原本充满灵性的工作变得低级无趣,在和时间抢进度的同时不知道呆滞了多少诗意的生命。
不可否认,人类的进步离不开高频快节奏,但关乎灵魂的教育却更需要优雅慢格调,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大语文的定义是“语言与文化”,语文教学很大意义上是文化对灵魂的浸染,是灵魂与灵魂的感触。浸染需要时间,感触需要空间,都需要给学生自由才能实现。因而,老师要学会留白,课前给学生提前预习的时间,课中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后给学生梳理消化的时间,甚至一周可以预留一节课给学生自由阅读写作。只有给学生留足自由学习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徜徉于语文的殿堂,才能还他们以生命的灵动!
四、多方培养,把素养还给学生
学生寒窗苦读十二年,一朝高考,除了一纸分数,似乎什么也没带走!字写得七扭八歪,话说得七零八落,文章写得七拼八凑。这就是我劳心苦力培养了三年的高中毕业生现状。若不是亲教亲证,真会怀疑他们高中文凭的真伪。仔细深思,三年来,除了答题模板,好像什么也没有教!惭愧至极!
我们的教学不应只面对三年后的高考,还应面向眼前的日常交际和未来的生活状态。除了单调的书本知识,我们还可以教学生书法、训练学生表达、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和观照内心。语文教学最务实的目标可定为“写一手好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好文章”。这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这个目标很小,小到一撇一捺一音一调,可是这个小目标常常因高考指挥棒搅得人心迷躁而无法实现;这个目标很大,大到撇里人生捺中文化,可是这个大目标常常因高雅深厚无法速成而倍受冷落。但不管怎样,作为语文老师,都应不遗余力地实现这个教学目标,还学生以最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一项浩瀚的工程。唯有将生动、精彩、灵动和素养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乐趣和功用,才能体现语文教学这项工程之于人类的独特价值和伟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