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是一所刚建校两年的新学校,学校的教师组成也非常特殊。百分之75以上都是新入职的老师,成熟型教师非常欠缺。学校平均年龄27岁不到。
这样的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如何培养成长为能迅速适应教学岗位并能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贡献智慧力量的人?这成为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重点,更是难点。青年教师学历学识都没问题,至少本科以上学历,招聘的教师也大都来自一本院校,可以说都是科班出身,还有不少老师研究生毕业,对于一所小学校来说,师资还是很不错了。年轻人本就有创新意识,接触、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的眼界见识都是很广的。然而,在两年来的接触中,也发现,年轻老师的主动学习、追求主动进步的并不多。这些99、00后孩子,他们从出生到参加工作,都一直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大多家庭境况良好,不少老师刚参加工作,父母便给他们买了车、买了房,工资收入也不低,不用负担其他,足够他们平时花销了。
我时常羡慕着这些年轻老师们。回想我们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工资是300多,而老教师却对我们说:你们的运气真好,一出来便遇到国家给大家涨工资。原来他们才一百多,甚至几十块。虽然遇到好时候,不过,跟老公结婚后,便面临着买房的艰难,房子在那时一千多一个平方,父母帮衬着、亲戚朋友借点交了首付,每个月还要交1000多的按揭。后来工资又涨了,不过,两人工资加起来也不到2000,交了按揭款,除去日常开销,所剩无几。每个月都掐着指头算计,更别说存款。我记得生儿子的时候,我知道家里是一点存款都没有的。我曾经在办理入院时,问老公:家里都没钱,怎么办啊?老公却笑着说:别担心,我会想办法的。我原也是心大的人,便依然乐滋滋地入院。后来,我才知道,生儿子的几千块的住院费,都是靠父母、朋友送的礼金交纳的。不过,在那时,这一切都没能影响我们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我们心中拥有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可爱健康的儿子也给了我们无限的生命的希望。于是,我们更努力的工作,在农村工作的我俩凭着自己的努力调回城里,希望能给儿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也慢慢地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我想,最开始的努力,应该更多的是想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生活状况这一原始的期望使然。后来,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也就更多了一些真正的热爱,更多地为了寻求自身的价值体现。
那么想想,现在的年轻教师们从小在蜜罐中长大,从来就丰衣足食,参加工作后,不光工资完全自主,不够还有父母补贴,他们缺什么呢?好似什么也不缺。因此,不少年轻老师缺少奋斗的目标,主动学习、主动追求进步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年纪轻轻就开始选择躺平、得过且过,信奉“中间万岁”,只要不挨批评、不在最后(甚至还有的人觉得在最后也无所谓),毕竟我们是公办学校,一般没有重大错误,工作是稳当的。于是,我常常在思考:这些充满朝气、富有创造、精力旺盛的年轻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激发出他们自身的力量呢?这样的状态真的是只是他们的问题吗?会不会是我们管理上的问题呢?常用的办法是:给予一般的金钱奖励?公办学校在这一点上,也不可能能拉开多大的差距贴,更何况,那点差距,还不及父母给的补贴。根本激发不了他们的斗志。严苛的制度?制度管理、精细化管理虽然有很强的督促性,然而,过于严苛的制度、过于精细的要求,会不会限制了大家的创造性,并让整个学校缺少了人文、温暖的气息呢?
我始终认为,只有激发一个人的内动力,才是最有利于个体发展的,个人也才具有最强的力量。那么如何激发他们的内动力,变“要我成长”为“我要成长”?很久以来,我一直都困于这个问题,寻求着解决办法。
这次教育行走中,一些校长、专家的讲座也给了我一些启发。其中“量子管理”的学说,对于我来说,足够新鲜。它强调信任他人和组建信任系统的重要性、建立关系组建团队的重要性、为适应多变环境保持灵活的重要以及时刻面对未来发生的各种可能性。量子科学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纠缠”的宇宙,所有事物都微妙地相互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成不变、毫无新意的宇宙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自组织的、持续创新的复杂多变的宇宙。读着这些似懂非懂的语言,我却隐约感觉,这也许是我想要的。
于是,买回这本厚厚的《量子领导者》,认真翻阅,不过,里面涉及的一些术语、内容,实在跟我平时阅读的书籍和专业方向有些差距,所以,读得比较吃力。不过,我会坚持读完,希望也相信,我能从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