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思维
我认为双赢思维首先就是自己要有一个给予者的心态,但是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给予的,尤其是当我们期望能够和比我们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的人进行交往时。
但事实上,即使我们地位比别人低很多,我们能给予别人的东西也比自己意识到的多。艾伦·科恩提出:
大多数人思维过于狭窄,太看重金钱、社会关系、技术,信息等显性资源,却忽略了感恩、认可和声誉等隐性利益。
你对别人真诚地感恩,也能够让对方收获很大的价值。最熟悉的场景应该是在公司聚餐的时候,下属在众人面前真诚地感谢上司的帮助和指导,既让上司感到有面子,也表达了自己的感谢。拍马屁和感恩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虚构扭曲了事实,一个是真诚描述事实。所以,如果你能理解他人的价值和独特性,你的认同和赞扬对别人也是很有意义的。(重点是你所夸赞的优点是当事人自己认为的优点)
当然,做一个给予者不仅仅这么简单。作为一个给予者,在和朋友沟通的过程中,有三个黄金问题必须要问。
第一:我怎样才能帮到你?主动地去询问别人,我怎么做可以帮助你,这就是一个给予者的心态与行动。
第二:你能给我什么建议吗?我们主动向别人寻求建议和帮助,既认可了别人的价值,也为自己带来创造新机会的可能。
第三:你觉得这件事情还应当去咨询谁?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获取新的人脉线索。有朋友帮你介绍朋友,沟通起来信任成本更低。
所以,当我们花时间和重要人脉进行深入的一对一交流,坚持做一个给予者、真诚待人并主动分享自己的能力时,我们就能够和我们的人脉圈共享资源和能力。
知彼解己
在沟通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时移世易的情况。我们通常只记得我们坐在一条船上,而忘记我们行驶在一条河上。
比如,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创业成功了,就认为他的决策都对。我们也不能因为一个人找到好工作,就认为他找工作的方法是有效的。我们要尝试换一个视角来思考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历史也可能会是这样:他采取了同样的行为,但结果以另一种方式呈现。
比如,如果时间倒流,那个找到了好工作的师姐,她用同样的策略应聘同一家公司,但是面试官却换了,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而创业成功的前辈,也许他的所有思考和决策都和此前一样:只是他晚了两天采取某一个行动,那么结果就可能不一样。
这些案例都说明:生活是一个各项条件随机发生的概率分布。
我们要用概率分布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解读已经发生的事情,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所以我们应当养成这样一种思考方式:过去的每一件事情的结果,是众多可能的结果之一。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记住,小概率事件必然发生。做好预防措施。比如,现在我在敲字,突然停电了,如果我的文档没有保存,是不是1k字都烟消云散了,而且断网了,我没办法把写好的文章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到群里。因为我就是习惯晚上发文章。所以,根据这样的小概率事件会发生,我以后是不是应该早点提交文章?
不断更新
一个高效的人,会不断地从身体、心智、精神、待人处事的四个方面考验提升自己。
我的理解就是提升三种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而且同步发展,不断持续地输入,而检查输入质量的方式就是输出。每天的晨读能写多少东西,和输入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即使有输入,如果当天的身体健康或者精神状态不好,对于输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综合综效
在沟通方面我强烈建议大家去看看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在为人处世方面教会我很多,比如大家都知道诚恳很重要,但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诚恳呢?怎样的演讲让听众愿意付费?除了演讲稿内容本身,形式方面比如,穿着、动作、语音,语调。怎样能让自己的敌人变成朋友?怎样在商务谈判中处于有利位置?怎样让婚姻关系更加和谐?这本书用大量的案例给你提供了方法论。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身立道,不因贫困而该节。
我认为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三观很正。虽然美国的国父是华盛顿,但是一百美元的头像是富兰克林,而且他也是起草《独立宣言》的三人之一。
他是最早提出功过格的人(我这么认为),他用十三个美德来检讨自己的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举,不完美之事。
Ps 作者有话要说
输入真的很重要!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