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方,关注@库小七站长,和你一起实现个人成长!
文/芳菲(库小七站长团队)
编者按:本篇分享稿所属【库小七】2021年魔鬼训练营内部资源,如有合作,请联系站长,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人是丈量一切的尺度,所有的写作,归根结底都是在“写人”,都是在“写人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物稿是最好看、最接近写作本质、最能勾起人的阅读欲望的文学品类之一。
从2020年9月开始,我写了大约有28篇人物稿,约10万字。写人物稿的初衷,是发自我对周围这群小人物的爱。但一路走来,我只是熟人圈里的“小打小闹”,直到在小七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写历史人物稿,才把个人的写作范围又扩大了一部分。
01
ONE
人物稿到底是什么?
人物稿,顾名思义,就是围绕一个主题,阐述一个人物的故事。一篇优秀的人物稿,要完美融合人物、故事和观点。熟人生人,圈内圈外,古今中外,从大明星到小人物,甚至包括虚拟角色,应有尽有。所以永远都有值得写的人物,永远都有值得让人思考的人物稿。
02
T W O
什么样的人物值得写?
熟人人物稿,我选择身上有特质、能触动我心、打动我自己的人。历史人物稿,我选择对人物充分了解的、对人物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完全认同的、人物身上有独一无二的点的人来写。我写的《少年成名的项羽,为何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就写出了与众不同的、只属于我自己的经典。书友赵红娟的《被骂了两千年的秦始皇,原来是个工作狂》,欧鹏的《千古名相蔺相如》,也都选择的是比较有点的历史人物稿,也都写的非常好。
03
T H R E E
人物稿如何写作?
刚开始的时候,我和很多人一样,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起,毕竟围绕一个人物,有太多故事,有太多值得写的东西了。所以,我最初写的《紫荆张敏》《西中冯媛》都犯了素材堆砌的毛病,直到本土著名文学评论家张克瑶老师批评我说:“文章太散,没有一条线串起来,犯了人物稿写作的大忌。”我就从《舞者孙媛》开始,注重串起全文的线索的运用,利用孙媛擅长舞蹈的特点,用“藏舞”做线索将全文串起来。同时,我也通过在读书营的学习,开始注意文章的逻辑框架和结构,渐渐改变了人物稿写得比较散乱的毛病。
1、 写好人物稿,从收集素材开始
所有的写作都需要收集素材,人物稿也一样。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一是阅读本人作品。
熟读人物作品,是了解他的最好方式。只有真正走进他的作品,他的内心,我们才能对人物有深入的了解。我一般会把人物的文字翻了个遍,力求找到藏在文字后面的作者自己,再慢慢填充和勾勒出他们的精神实质来。写《主席鲁旭》那篇时,我连夜晚上将主席的《风流街》和《北山纪事》过了一遍,并且利用与主席闲谈的机会,多方挖掘,思索提炼,理出关于主席性格和作品特点的大概脉络。
二是利用网络资源。
对于完全不了解的人物,可以先通过网络资源做个大致的了解。像知乎、百度百科等。但是面对海量的网络资源,就像小七老师说的,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搜商,用火眼金睛选取自己需要的资料,在有个人思考和框架逻辑的前提下,为自己所用。网络资源要有,但适度即可,不可过多,资源过多,反而影响你的思考,让你茫然无所适从。
2、写好人物稿,一定要注重成稿的过程
标题:热点和价值不可偏废。
公号文的标题直接决定了这篇人物稿的打开率,如果写的是一些历史人物,适当蹭一点热点,可吸引大家的注意。这样做,在让人物接地气的同时,也可以使历史人物焕发新光彩,有更多的现实意义。我的人物稿,因为是小圈子里推送交流,所以基本全部用真人真名的四字句,这样朗朗上口,方便好记。
行文:要有贯穿全文的灵魂观点。
表面上,人物稿写的是人物,可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人物的“特别”,来传递一个观点。所以人物稿,绝不只是简单的素材堆积,背后一定要有一个观点来支撑全文。有的时候,可能是先有了这个观点,然后再去寻找素材。比如我在写项羽的时候,因为这个角色争议比较大的,大家都认为他是个不应该失败的英雄。我当时一开始就定下了“他的失败是有原因的”这个主要观点,然后再仔细读了好几遍《白话史记》原文和相关评论文章,了解了很多名家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最后成文。
熟人稿更要特别注重成稿过程。我先是对人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和大略的感觉,然后阅读他的作品,理出几个值得写的点,一一论证成文。方法无关高下,最终目的都是使读者在看完这篇人物稿后,要记得我们想要表达的灵魂观点,而这也是人物稿想要传达的核心价值。
3、写人物稿没有捷径,只能用笨办法。
写《柳林辛玲》人物稿,我电话采访辛玲,去辛玲家里做客,和他老公聊天,看她养满阳台的花花,从这些生活细节里一步步地了解和感受她。写《蛋糕老苏》,我与他交谈,了解他在新疆打工和创业的很多细节,并且在聊的时候就用手机记录,回家以后将采访笔记整理出来,写长文的时候再拿出来用。几乎每一篇人物稿,都是我与写作对象一次深度交集的过程,初稿修改以及成文的那个周期里,我脑子里时时刻刻想的都是这个人。
有时候,我也从第三者的角度去挖掘素材。要把人物写好,写像,不下深功夫,不用笨办法是不行的。
南方报业记者林珊珊, 2007年就写《少年杀母事件》。编辑把这个选题派给她时,只告知了一个线索,少年爱上网,有72个QQ网友。林珊珊就逐个向这72个QQ号发出了好友请求,然后每天上网蹲守。后来,只有十几个人接受了她的好友请求,于是,她每天守在电脑前逮着机会就跟他们聊天,最终在几个网友的口中获得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对于不熟悉的人物,没有积累,只能去把目所能及的所有资料都“消化一遍”,随时记下零碎的想法。同时将所有有用的素材摘录下来,整理成笔记。
当这些一字一句整理过的细节积累到一定程度,人物稿的视角、观点就会不俗。项羽人物稿的成文,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就是这样一个字一个字积累成的。
你看,有时候看似是“最笨”的办法,却往往是最为有效、最直接的好办法。
04
F O U R
好人物稿的标准
一是真实。人物稿的真实,是指你呈现的人物的个性必须真实可信。虽然很多人说,作者也许永远无法抵达人物的真正的内心,但至少我每一次都是在无限接近这个人,接近他的本真,向他的真实无限靠近。我写的《老大宏洲》《老张宝平》包括《主席鲁旭》以及刚刚浏览量较大的《乡党国阳》,无一不是真实和真情相结合的产物。
二是细节。有了足够的细节,你写的人物就能立刻鲜活起来。有细节的前提是你要“入戏”,研究和挖掘你的写作对象。我的写作,总是大而化之的概括性语言太多,细节呈现不足,人物作品引用太多,读者读来容易枯燥。而人物有了细节,比如《老大宏洲》里,老大接待工作对象时的表现那个细节,就特别凸显老大心里只有工作对象的大格局,这样的描写就像画画有了衣纹,有了明暗对比,有了细微的表情和眼神,看起来自然立体生动。
三是语感。人物稿对文本的要求可能会更高。我们提倡风格化表达,但无一定之规,表达的高级境界是熨帖和自然。小七老师评价说我的文字太干。太干的意思就是,语言干巴,不够接地气,不够生活化,不够口语化。笼统模糊性语言太多,甚至炫技的辞藻,卖弄性的名人名言引用太多,文字死巴巴,语感不够鲜活。
文字同颜料一样,本身是死的,会用它就会活。作画需要颜色,而且要会调色。一个作者不注意文字,不懂得文字的魔力,纵有好的思想也表达不出来。作者应该了解文字的性能,文字知识越渊博熟练,越容易写好人物稿。
四是好开头。好开头的结构性功能只有一个,就是吸引读者往下读。不建议缓慢地、文学性地进入,要以最新、最强的信息增量为开头,单刀直入之后,不妨再走笔到周边,再慢慢回到核心。
开篇放出最关键的新增信息吸引阅读,但切忌概括性地将事件过程和盘托出,那是开篇之后需要慢慢解决的任务。
可以以具体场景开头,将稿子想象成一部电影,这样,开场镜头可以是进场镜头,交代人物周边环境,可以是叙事线上的一个定格画面,就此展开讲述,也可以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细节特写镜头,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可以以彰显性格特征的外貌描写开头,抓住一个你认为最鲜明的瞬间,与外貌描写相结合,相当于以华彩章节开篇;可以以强悬念强判断统领开头,比如《文友周哥》的那篇开头“我一般不叫人哥,我叫哥的人都不一般”,比较吸引眼球和注意力,有了读下去的兴趣。
要写好人物稿,还要学会采访技巧和聊天技巧。要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让受访者接受采访,写《校长晓红》那一篇,我专门去采访过她,她这个人身上的确有一种“顽着顽着干工作”的特质,我问她为什么会这样执着,她说看到职业农民在她和团队的带领下,获得了个人成长和事业进步,她这个“装台”人是高兴的。也就是说,影响和带动他人的成长,是有职业成就感的,校长晓红就如同小七老师带领我们读书学习的感觉一样一样的。我能够充分地理解和肯定她的这一优点,就与她充分共情,让她很流畅地向我表达自己。
写人物稿,我每次都不会一模一样,每次都尝试用新一点的方法,每次写作对象也都有未知的东西呈现给我,能够极大地满足我的好奇心。
我通过求同知道人的类型,通过求差知道人的特性。每个人有他的“类型”,又有他的“个性”,而好的人物稿是看来很对,很近人情,很合适,是使人产生共鸣和亲近感的,仿佛替读者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写人,其实是跟原本熟悉、不熟悉的人建立一种很深的关系,这种体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生。这样的生活,不会按部就班,而不按部就班的生活,自带吸引力。
沈从文说写作的秘诀是多读多做。他说托尔斯泰这个人的伟大,那么大堆作品,还只是一双眼睛一个脑子一只右手做成的。他说一个作者的基本条件,同从事其他事业的人一样,要勇敢、有恒,不怕失败,不以小小成就自限。
我想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勇敢的码字工人,都不会给自己设限,都有恒心,更不怕失败。让我们携手共读共赢,共写共进,分头努力,各自向好,在2021年,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后附部分学员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