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比喻参禅的三重境界,写作的境界,也与其相似。
第一重: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想不到清代的大诗人袁枚,也曾有与我这名初窥门径者相似的经历。写作的第一重境界,就是拿起笔来,拔剑四顾心茫然:搜肠刮肚,却找不到墨水;笔下的寥寥数语,反复修改也不得要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如果不曾被生活伤害,道不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如果不曾被生活拥抱,道不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未见识过生活真相的人,提笔无话也不奇怪。
1973年,女神林青霞和秦汉出演的电影《窗外》不知赚走了多少青春少女的眼泪。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长篇小说,也是琼瑶的第一部作品。
文艺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部小说源自于琼瑶的一段真实经历,她读高三时,和一名年长她25岁的国文老师产生了感情。
她的崇拜、他的怜惜,为这场不伦之恋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美。
而现实终有一天会到来,琼瑶结束这段感情后,郁郁寡欢,难以排解。于是,就提笔写就了让她一夜成名的《窗外》。
对经历丰富、感情细腻的人来说,写作常常是自然而言发生的。初学写作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把自己的感受如实描述,一篇文章就做出来了。
我曾将自己写作的困境,归咎于单纯的生活环境。有次无意间再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赞叹之余,直羞得面红耳赤。
我缺乏的不是一场惊涛骇浪的人生旅程,而是一颗品味人生百味的心。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管是否亲历,山水就在那里,从未离开。敲开写作这扇门,进入第一重境界,从看见生活开始。
第二重: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圣杜甫,道出了写作进入第二重境界时的不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作文难,作一篇好文则是难上加难。“佳句”在新媒体行业里,常常被表述为“金句”。
汉语真的很美,金句这个说法多形象啊,金句就是一句金光闪闪的话,让人为之击节赞叹。
可金句往往不是妙手偶得,想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并非易事。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茎。不论是文坛巨匠,还是公众号大V,谁又没有为了金句熬过通宵,熬掉青丝呢?
进入这一重,就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了。可以从一场颁奖礼的背景图,道破中国人审美意识和能力的集体缺失。因为一次没有得到回复的微信,就构建出一个男默女泪的动人故事。
在这些打动人心的好文章背后,有一颗热爱写作的心,有一份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
想要进入这第二重境界,恐怕靠的就是勤思苦练。郑渊洁从年轻时,就坚持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写作,雷打不动。在25年里,他成为《童话大王》杂志唯一的撰稿人,曾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的宝座。
如果写作是一所学校,很少有人能不修完学分就跳级——如果不决心付出比常人更多的代价,恐怕永远都无法进入这第二重写作的境界。
第三重: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第三重境界的作者,已经摆脱了套路和技巧的约束,放弃了对金句的刻意雕琢,字字句句都直击人心。
同样是参观瀑布,普通游客会自拍配图说“好壮观!”,第一重作者会写一篇图文并茂的观后感,第二重作者能写出优美的散文,或讲一个和瀑布有关的动人故事。
而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却能成千古绝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三重的境界,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这些文豪,如同心中有一眼永恒流淌的清泉,写尽世间百态,写透爱恨情仇。
《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一个那么普通的孙少平,没有优越的家境,没有过人的智商,却用他的坚毅与善良感动了无数人,激励了无数人——真实的情感最打动人心,朴实的语言最鲜活有力。
其实,像我这样对写作空有一腔热血、毫无真才实学的初学者,妄自揣摩写作境界,容易贻笑大方。好像农民想象国王用金锄头种地,实在禁不住推敲。
只不过,对写作境界的探讨,更多的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与方向:当下的努力,和真诚的文字,就是每一名写作者最好的境界。
来到简书时间不长,要感谢的人也很多。洛帅的日更营让我听到了内心的呼唤,原来我是这么热爱写作,这么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
尽管曾经有迷茫,曾经有动摇,我也知道自己尚未进入第一重境界,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
但世界从不亏待勤学多思的人,写作的大山就在这里,我只需要追随智者,努力攀登。只愿我能不忘初心,苦练技艺,一生只写真话,只诉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