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1]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李紫涵 李士金 彭蕊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学术生态细节研究”[2] 一再说明个体生命为了现实生活而远离圣贤之道的状态。急功近利是无可避免的。袁编对“秦火以后”《诗经》的流传陈述乃是据学界常识而改变词句,但因刻意“出新”而出现问题,“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是总说,却把传授《诗经》的四家分开,只说鲁、齐、韩三家,叙述过程中用语不准确,比如云: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古文“毛诗”,所谓“今文”“古文”皆是后来形成的概念,汉初传授之四家诗岂能如此称呼。 如云“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博士是官名,三家诗被立为“博士”,不成文理!实际上,他是要说:三家诗在西汉已立学官,此学官即博士也。袁编叙述多笼统模糊,西汉时限较长,事实上,三家诗是在汉武帝时立学官的。又如云“三家诗兴盛一时”[3] ,这个“一时”究竟是多长时间啊!又云 “毛诗”晚出,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晚出”在何时?“最终”是什么年代?何以“压倒”了三家诗?袁编用了260余字,却没有把该说的说清楚!请看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如何叙述的:《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学者的讽诵,至汉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武帝时已立学官,毛诗晚出,未得立。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称为古文,其余三家则称今文。自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4] 两种文学史对于秦火之后《诗经》流传之介绍,袁编文学史字数260余字,游国恩等编文学史字数190余字,前者空言不实,信息量小,后者文字简洁,用词准确,逻辑严密,信息量大。显示了截然不同的学风文风。
第二次上讲台我敢于一边讲课一边看下面的同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是由文学院李士金教授负责教学,当第一次看见李士金老师的时候,他那饱满的精神和感染力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为期一学期的教授学习中,老师主要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索,提倡同学们在课堂上阐述自己所做课件的主要信息,强调信息量大,有感而发,避免形式主义的千篇一律的无效阐释,同时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让我受益匪浅。开学最初我从老师那里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深刻的反映,老师拍在桌上强有力的震卦使我精神抖擞。一学期中,我讲了两次课,为上台五分多钟,我要事先做好课件,选好重点,反复推敲,反复思考怎样才会讲得更好一点,才会使同学们听懂并更容易记住,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吸引同学们听课的兴趣。第一次上讲台难免有些紧张,因为这是在以前学校所没尝试过的一种新体验,以前都是老师教学,自己在下面听,现在是自己作为一名讲课的学生,以老师的角度看问题,那种全神贯注感都集合在脑袋中,所以第一次讲课中表现的并不是那么的自然,课件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可是站在讲台上的那种感觉还是找到了一点,所以在第二次上讲台的时候也做了充足的准备,并且我敢于一边讲课一边看下面的同学,通过他们的反映看我讲课的效果,在语言上比上一次更加灵活,也不是那种照着课件硬着头皮讲课了,而是适当的补充,通过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同学们。在语言表达方面可能还有所欠缺,但是由此我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在讲课过程中对于古代文学的学习也充满了兴趣,同时也学会了学习,懂得了有理想学习的重要性,也更喜欢穿梭在古代名著的海洋中畅快的游泳。正如一代文宗元好问,在以前我是不知道此人的,只是听过他很有名的一句诗“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通过学习才知道这是他所作,也知道了他的丧乱诗也很有名气,有着深刻的历史洞察力,所以我拿元好问的丧乱诗与杜甫丧乱诗作了比较,例如杜甫三吏三别中的《石壕吏》真实反映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苦难,同时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也同样地记录和反映了蒙金战争及其带给人民的灾难,他们在创作的背景上是很相似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元好问的即事纪乱体更具有突破创新的特点,明确了史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直接取材社会现实,亲身经历了战乱,而杜甫更注重故事情节,很少自己亲身经历,元好问取材的真实性远远超过了三吏三别。由此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不仅要学会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要洞悉作品带给我们的启发,同时也要善于发现作者与作者间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以便于更好的学习和掌握那个朝代的背景。在课堂上自己也讲过课,也听同学们讲过,对于讲的好的同学,我更是倾尽全心聆听,我从他们的讲课中,感受到了一种气场,对,就是气场,他们声音洪亮,讲课不照本宣科,有着自己独特的讲课特点,深受老师喜欢,从他们身上,我看出了自信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看到同学们讲课的态度是相当的热情,能力是相当的强,鼓舞着我,让我引以为豪。通过老师的指引和同学们的感染,我对中国古代文学也有着浓厚的自主学习兴趣,自己的讲课技巧也在不断跟进。在2018年1月3日早上我参加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考试,考试中对于试卷上的题目,写的很是得心应手,我觉得对于考试不只是考验我们的学习情况,也是对于我们自身的检验,在答题过程中,我觉得很轻松,并不觉得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而是在有感而发,时间很紧张。(0113150017 李紫涵) 古代文学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的真实的艺术的反映,因此,从这些古代诗歌中我们可以挖掘出来的不仅仅是文本内容,更多是当时社会的生活情景。古代文学这门课不仅是简单的诗句、词句学习,而且是更用心更努力的理解掌握关于诗句后的故事。在这节课上每个人都有锻炼自己的机会,然而每个人的试讲能否成功都取决于背后的付出和努力,一遍又一遍搜集资料,然后再把搜集的资料筛选出来,将一些重要的信息编入文档。对于试讲来说,一份好的PPT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这就需要你在几十个PPT模板中不断寻找修改,再将信息编入。如果可以完美表达,再久的功夫都是值得的。因为,自己努力的过程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的负责,不仅让自己学到了知识也会让别人学到知识。因为每个同学和自己的努力,我们可以学习分享到更多的知识,比如:《张中丞传后叙》虽是表彰安史之乱期间守将张巡和许远的作品,但其中的“食其所爱之肉”更多能体现出人性的残忍而不是表彰为国让贤、忠于国家以大局为重的爱国者。体现的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与视人命如草芥。《无题》中“晓镜但愁云鬓改”与六朝诗人吴均的“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是一个意思。“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字写出了相聚的不易,也写出来了离别时的难舍难分。若不充分准备,足够努力,我们便无法从表面学习到深层次的东西。一分的展示需要的是十倍和百倍的努力和付出。(0113150025彭蕊)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文学家传承文化的成功要素值得探究。人生知己的深切理解,是曹雪芹《红楼梦》创作成功的要素之一。用佩刀来沽酒,我们一看便知敦诚生活的放达和潇洒,这也是雪芹先生那豪放不羁性格的有力佐证,而他们的欢乐友情自在其中。我们不能只看到雪芹先生“一把辛酸泪”的沉痛,也应看到雪芹先生的乐观豪爽、淋漓痛快,不然,我们就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在那样的悲惨境遇中坚持完成他的不朽著作的。正如一般人的情绪是非常复杂、易变的一样,雪芹自不能例外。谈到这时,不能不指出,雪芹的乐观情绪往往是在他同好友知己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所以朋友给他的精神的鼓励和安慰的力量也就不言而喻。我们分明地看到二人友好的酬唱,既增进了感情,又互相在人生的艰难旅途中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同时,我们不可忽略的是这样的事实,即在诗酒往还中,他们在文学上互相磋商,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和自由的发展,这自然有益于曹雪芹的伟大创作活动。[5]
本期编辑 :韩雪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潘 琪,李士金.中国学术生态细节研究——以2007年公开发表朱熹文学研究论文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7(11)中:60-61.
[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55-56页。
[4]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32-33页。
[5]参见李士金著《中国古代小说社会心理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1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