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在同一个问题上,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能力不同,愿意付出的精力、重视程度不同,造成了应对方案的不同,最终竟也都能解决问题,这也真是件极有趣的事了。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这样一个案例:在许多企业的产品外包生产流水线上,总是会出现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纸盒“漏包”现象,而针对这个问题,有两个企业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决措施。具体情况如下:某大企业针对修复机械自动外包,避免其出现漏洞的问题,花了大量资金请了专家研究解决问题。而也有的企业,针对漏包盒子不出仓,阻止它到达消费者手里的问题,安装了大功率的电扇把空盒子吹走,也解决了问题。那么,有几个事儿就让我们非常好奇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个企业的解决方案不同的?到底哪个方案更优?
仔细想来,大企业的资金实力雄厚,有实力并且也有专门的部门、人力资源去费大力气解决问题,这种请专家的做法好像才能配得上他的气派,是一种认真严谨且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使人不得不赞叹他们的产业自我完善水平、对顾客的责任感。再来看小企业,没有这么多的资金与精力去请专家解决自动化器械的问题,便从空纸盒轻质的角度入手,算是相当巧妙的用大功率风扇把空纸盒吹走,在出仓前制止了空纸盒外流的可能性,看起来也是解决了问题,那么,他们到底谁的方案更优?
我觉得这个问题该从这两种方案所带来的影响、效果甚至是弊端来看。大企业有财力优势,他们花功夫去解决导致漏包的本质问题——自动化机械的优化问题,是从源头入手,想要彻底解决漏包的弊端,乍一看好像非常高端,但是,这其中的资金投入、人力消耗会不会过多了?外包问题值得这样的付出吗?显然,大企业对这些付出丝毫不慌,他们在通过这个决议前,肯定是仔细思考过这些问题的,但是最终还是决定这么做,无疑体现出他们对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他们愿意为它付出这些消耗,以及对它的一定的重视,对产品的用心。典型的,大企业就是大企业阿。
对比某企业,因为资金分配与愿意付出的成本不同,他们就通过富有创意的方式,减少了更新设备带来的资金支出,直接短时间、在一段时间上来看是低成本的解决了同样的问题。但是,遇到重的盒子怎么办?会不会浪费电?这些局限性也都是待解决的问题。但对于这种企业本身,能在节约这么多成本的基础上基本解决问题,才能把精力放于其他的方面,这方案也未尝不可。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不同的企业,在面对同一个问题并达到同种效果时,可能会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些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的。而往往每种方案都存在弊端,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最愿意为之承担后果的、更符合自己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