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的天空阴沉灰暗,潮湿的空气如停滞一般压抑,太阳似被束缚住了力量,微微的透出些挣扎的光芒。沉闷湿热的气息让人无精打采,失了活力,眼皮总是很沉重,总想沉沉的睡过去!
一堆衣服、一屋灰尘、凌乱的房间,周一是日常清洁的日子。为迎接小伙伴的来访,送到学校后便去采购了五六斤小龙虾,准备晚上的小龙虾大宴。刚处理完,正带着对没完没了的无限清扫而焦燥的心开始洗衣服时,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说小囝头痛难忍,在科学课上还哭了,过来接走吧!此时正是十一点三十分。
我的反应是烦燥的,就那么难忍吗?这么大了还因为这样哭鼻子,有没有一点坚韧心?能不能自己照顾好自己啊,总是这么不让人省心!
多年的生活锻炼了我无论什么情绪下,都有另一个自己马上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和行动状态,这样的芝麻般事更是不值一提。马上电话通知朋友抱歉的取消约定,以最快的速度一路开车到学校门口,只因心有挂碍。
路上一心顾着路况,一心观察着内在。我看到自己劈头盖脸的责骂小囝,把所有的燥气出在他小小的头痛欲裂的身体上,他蜷曲着身体,带着不知所措的痛苦,偷偷观察着他燥狂的母亲,没有温暖,没有呵护。
这一幕让自己很难受,多么熟悉的场景,曾经有这样一个小女孩也接受了很多严厉,你太懦弱,你太没用,你怎么弄成这样。似乎这是不能深思的东西,触及到又逃开了。
我想到了《恩宠与勇气》里的崔雅,我也是不知从何时起树立起了“阳性价值观”,总要做点什么,无法什么也不做只是存在。而“阴性价值观”是因为这个人的本身而接纳一个人,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它强调关系、包容、接纳、慈悲和关怀。崔雅意识到两种价值观同样重要,象在我心里引入了一缕清泉,潺潺流过炽热的荒原,带来些许的静谧。
我了解很多的责骂其实指向的都是自己,很多的看不惯,不痛快都是针对着自己,而小囝却成了最安全最可靠的我的分身,承担了我对自己的所有不满和控诉。
无法完全温柔以待,如沐春风一般给予暖暖的怀抱和安慰,但见到小囝时,我感谢了保安的照顾便接过书包饭盒袋,说了句“上车”。回了条信息便打开车门,这时候小囝已经躺在副驾驶座上低声抽泣,手抱着头,表情痛苦难耐,这是放下了所有在外面的防备,肆无忌惮的在脸上写下了“痛死了”。
我一阵心烦,“能勇敢点吗?能坚韧点吗?”,但我记得刚刚的反思,存在的价值。便收起了心绪搂了过来,尽可能平和的问他“怎么回事?”
他带着哭腔说“头很痛,从来没有这么痛过”。安抚下哭泣的宝贝,开着车还是泄露了一些情绪。
“你看你贪凉,才28度左右就开空调。”
“喝得冰凉的饮料太多了,不节制。”
“整夜的IPAD放枕边,电子产品会影响脑细胞,人都要头痛变笨了。”
总之,所有的话都在指向一点,你自作自受,活该,还要麻烦我这么多!
不过我阻止了自己,让自己安静下来开车,这时小囝也睡着了,眼角还挂着晶莹的泪,真的是累了病了,小家伙其实也不容易!
一定要坚强勇敢,一定不能哭,一定要努力刻苦。可这是家,是放松自在的地方,说好要做小囝避风港的地方,希望他将来在外面受了磨难,会想到温暖得到安慰的地方!
回家后泡了药,做了碗面疙瘩汤,切了点哈密瓜,小囝一一吃下便昏昏欲睡,无奈怎么躺,到哪里躺都头痛,我扔下拖把,坐到了单人沙发上,让小囝躺到我的怀里,昏睡是最好的治愈方法。九十来斤的重量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后,我的全身发麻,长大了,能抱着的日子越来越少了!
“你看到妈妈就觉得很安全,所以就哭了,感觉象找到了依靠,对吗”
“你还记得你刚上托班没多久的时候在幼儿园的小马桶上一直起不来吗?不哭也不闹,就是不起来,直到妈妈把软软的你抱起来,你趴在妈妈肩头才哭出声来,带着满满的委屈和害怕,妈妈是你的安全的港湾,是吗?”
“就算妈妈会骂你,对你发火,你还是依赖着妈妈,对吗?”
“就算妈妈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会,难看又懒惰,你也是深爱着妈妈,对吗?妈妈只要存在着就好了,是吗?”
小囝不是很会表达,但是我感受到了,我把我的感受告诉了他,他的眼中露出了读懂后的笑容,那个笑容就像一缕清泉,在树林里的石头缝里流淌,风习习而来,吹拂着树叶沙沙作响,和煦的光穿过绿叶洒落在树荫下的草地上,掬一捧泉水入喉,沁人心脾,惬意美好!
总是感到孩子对我的爱比我对孩子的爱更纯粹更深刻,真正无条件的爱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