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就医的故事

达利欧检查身体,发现食管癌变概率很高,他的私人医生给他两个建议:

第一,切除保命。

第二,不切除,5-6年可能就没命。

换做是我们普通人,估计吓死,立即听医生的话,切除。

但达利欧是什么人,他一生都在为客户做最优决策,切除食管,生命质量影响很大,他肯定不会草率做选择。

于是他又看了另外一名世界知名医生,这位医生的建议与第一位医生截然不同,他给的建议是:

可以做手术,不用切除食管,但这种手术的致死率大概有10%,治愈之后还有很大概率导致残疾。

达利欧接着又咨询了另外2位世界级的医生,这两位给的意见更不同了,他们建议达利欧,每3个月做检查,有发现癌变再切,没有发现继续每3个月做检查。

达利欧权衡利弊,最终选择了每3个月做检查,在距离64岁生日还有一周的时间,检查得出结果,令人震惊,他的切片显示,他的食管组织没有任何高度生长的可能。

达利欧形容他的过山车心情:从一开始被判死刑,后来有了治疗的希望但会致残,再到只要检查就可以,最后竟然没有任何问题。

每个人都会犯错,哪怕世界顶级专家也如此,我们在做决策时,很容易陷入别人甚至权威的框架里,从而导致了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当你在做决策时,你有思考过,如何才能做到最优的决策吗?

我的一个同事得了子宫内膜癌,医生建议她切除,出于对自身的身体爱惜,她没有选择做手术,而是放了药,定期复诊。在复诊过程医生一直建议她切除,她没有同意,通过锻炼和健康饮食,保持了激素的稳定。其实我们有很多种选择,多找听些建议,理性思考,你的会有更优的选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