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马上三岁了,会说的话越来越多,经常童言无忌地说出让人忍俊不禁的“金句”,但与此同时,也越来越有主见,稍有不如意,就哭闹不止。让人“又爱又恨”。
场景一:
路过一个玩具店,腿就走不动了,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强行拉走,他就顺势倒地,开始360度无死角的擦地事业。看着昨天才给买的新衣服,被蹂躏,怒火蹭蹭蹭地就上来了,五指山高高举起,清脆的怕打声迅速被撕心裂肺的嚎叫声淹没。最后,挑个玩具,买个清净。
场景二:晚上十一点了,还不肯睡觉,跟个小泥鳅似的,要往床下溜。抓捕了三五次之后,小家伙依旧生龙活虎,而我已经成了一条瘫软的大虫。想着白天工作中的委屈,爱人的抱怨,支付宝的催款通知,一百个声音告诉我,是该“立规矩”的时候了,看来古人诚不我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还真不行。
打了几次以后,我发现我对孩子越来越没耐心,脾气暴躁,一点小事就气血上涌,一点就着。儿子对我的态度也越来越差,不想跟我玩,还经常用他的小手打我。
仔细反思,我在孩子的管教方面是有问题的。
打孩子,让我产生了“路径依赖”。孩子哭闹了,不去理解他的感受,直接给他贴上顽皮的标签,上手就打,多简单,又不用动脑筋,完全符合“能不用脑就不用脑”的行为准则。
就这样,亲子关系变成了简单的喂养关系,我成了一名猴子饲养员。然后定各种规矩,有人破坏了规矩,那当然要受罚啦,打人就不是我的不对喽,是你逼我的。
打孩子,很多时候是因为“踢猫效应”,孩子调皮只是动手的借口。说直接点,打孩子就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一个loser,在孩子的教育引导方面已经黔驴技穷,想通过打孩子来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脑科学研究表明,体罚会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而且很有可能导致成年后的情绪失调。打孩子是最失败的教育方式。
但有时候孩子真的是调皮的不行,分分钟能把地球弄爆炸的节奏,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控制情绪。
孩子调皮是因为脑子不够用。大脑中控制情绪的开关–“前额叶”,到青少年后期才发育完成,因此儿童前额叶发展水平不完善,小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往往很差。一点 P 大的事情就能让他们炸毛,而且情难自控,短时间难以从崩溃的情绪中冷静下来。这时如果家长再激动地大吼大叫、打骂、对峙,只会让孩子陷入持续及循环的崩溃中,更加无法冷静。
孩子犯错是因为没有规矩意识。俗话说,“三岁看老”,为了孩子的将来,总是要用各种规矩来约束他的行为。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2—5岁为“自我中心阶段”,这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可见,给孩子定规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需要思考规矩定立的合理吗?
规矩执行的科学吗?
规矩是不是太多了?
丁香妈妈教育公众号里的文章,《不打不骂,3 招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给出了很好的方法。
- 制定规则:让孩子参与其中
- 坚定执行:学会坚定而不强硬
- 退出冲突:理解情绪,适时放手
你并不孤独。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时候,我们生气是因为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活泼可爱,只有自己家的调皮捣蛋。其实,大家都一样。“别人家孩子”也有“上房揭瓦”的时候。看着网上的家长,因为辅导孩子作业而心肌梗塞的新闻,再想想我受的委屈,这又算什么呢?
了解了这些,下次孩子再调皮的时候,你就可以心平气和地对自己说“淡定,淡定,这是原始大脑的在和我对话”,“我脑子够用,我需要帮助他成长”。
总结:
体罚是最失败的管教方式,父母应该控制情绪,保持耐心,理解孩子的需求。
孩子只是上帝寄养在你这的精灵,不是你的私有物品,你需要做的就是保证安全,做好引导,其他的交给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