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了,越来越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暑期更充实,同时不落后在其他孩子后面,纷纷给孩子选择各种兴趣班,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抱着让孩子有才艺傍身的心态,最后却导致孩子对兴趣班疲惫并失去信心。
这样浪费钱又浪费孩子时间的事儿普遍发生,让家长苦苦追问,为什么花了这么多钱和心思,仍吃力不讨好,孩子越学越迷茫?
乔乔妈最近就遇到这个问题,趁乔乔暑期放假,她先是给女儿报了游泳班,再给女儿报画画班,最后还研究了一番,觉得要给女儿报个舞蹈班。
乔乔每天两个小时的游泳训练,已经快让乔乔筋疲力尽,但是学完这个,吃完饭还要去上画画课,乔乔心里不耐烦,有几次跟乔乔妈吼:"我累了,我不想上画画课了。"
每天哄着乔乔去上课便成了乔乔妈的一大难题,她不明白,自己一番好意,女儿怎么就不领情,明明是为了她好。
再说,一开始是乔乔看见同班同学在画画班上课,自己主动叫妈妈报班的,还没过几天,现在乔乔却不愿意上,导致乔乔妈十分苦恼。
01 报班内容应人性化,有户外参观更好
诚然,为了让孩子暑假更充实,在暑假中学到更多技能,适当给孩子报班是好事,但是超过了孩子能符合的精力,或者报班十分纯粹就没有必要了。
香港家庭教育学院董事余荣辉认为,暑假是让学生休养生息的时段,理解家长有工作在身,不能随时陪伴子女,因此全日制兴趣班很受全职家长欢迎,但家长报名时应注意活动内容及安排,内容应人性化,例如做功课、玩乐时间要平均,有户外参观当然更好。
他提醒家长避免报一些纯粹功课班,否则十多名小朋友坐在教室里犹如"坐牢",比上学还惨。
余荣辉建议,幼稚园及小学生家长,暑假不宜安排过多的功课及补习,应注意发掘孩子的兴趣,例如参加一些与"STEM"有关的兴趣班;至于初中生,家长应视乎子女的性格,给予其活动空间,协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的转变,鼓励其建立社交生活及培养兴趣。
02 根据孩子兴趣报班,尊重孩子兴趣发展
然而,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在给孩子报的兴趣班的同时,很多时候只是你自己所谓的"兴趣",孩子只是好奇报了班,结果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并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
因此难怪家长总是抱怨,孩子兴趣爱好多,报了很多班,但回家后也没有什么变化,兴趣老变,没有定性。
报班也得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来定。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都不同,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也不同。作为家长,要具有一双慧眼,在众多的兴趣爱好中,帮孩子发现自己的潜力,找到适合孩子成长道路的兴趣爱好,重点培养并坚持下来。
朋友儿子从小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他专注力特别好,别的小朋友坐不到半小时就要到处蹦蹦跳跳,他却能坐着自己边看巧虎边学习发音,坚持很久时间。
朋友给他报个主持人、逻辑思维和口语训练班。有意思的情况来了,每次上主持人课之前,他都会自己跑到隔壁上乐高课的教室去和那里的老师交流能否让他玩一下,有时一看看半天,都忘了还要上课。就这样他迷迷糊糊蹭了不少节乐高课,可主持人课却一无所获。
后来朋友发现了,孩子天性适合偏理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课程,何必强求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接受安排呢。
后来事实证明,朋友调整方向后,孩子果然在兴趣中找到自己擅长领域,并能持续性不断进步。
03 兴趣培养在精不在多,切忌到处开花
很多人以为,暑假期间还有的孩子们告别了课堂,本可能会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放松。但这一段从课堂中解放出来的时间,却成了中国家长们给孩子"大补"的最佳时机。
孩子得不到放松和休息,家长也不堪重负,随之而来的则是花销的不断增加,不少家长感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日前,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总体参与率为48.3%(参加学科补习或兴趣扩展类培训),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平均支出约为5616元。
"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上各种兴趣班,或是出去游学开阔视野,让自己的孩子窝在家中,我实在是坐不住。"这是一位家长给孩子报8个兴趣班的理由,担心孩子落后于人的焦虑溢于言表。
其实,这种"烧钱游戏"的性价比并不高。以"研学旅行"为例,近年来,各地都掀起了研学旅行的热潮,大量机构蜂拥而入,市场火爆异常。一些游学机构动辄将出境旅游产品贴上"游学"的标签,改头换面之后抬高价格。但实际上,很多项目仅仅是参观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而已。
其实,兴趣培养在精不在多,切忌到处开花,劳民伤财,孩子也抓不住重点,疲惫不堪。我们要做的关键是帮孩子找到适合孩子特点和未来发展规划的兴趣重点培养。
面对孩子报兴趣班时,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其实这并不需要刻意培养,只需要在一旁静静观察,不去打扰,允许孩子探索至关重要。
写在最后:
家人是孩子最好的伯乐。
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
孩子也信任自己的父母。
在生活中,孩子的每一个细节
都透露着他成长的轨迹。
我们对孩子投入爱和热情的同时,
更要关注细节,好钢用在刀刃上。
有的放矢地培养孩子兴趣爱好,
才能带动孩子自驱力,
自觉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