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一语双关。上岸代表冲刺重点学校成功;本意是从波涛汹涌的大海登陆到坚实的大地,隐喻家长的心态和认知从焦虑摇摆成长到坚定从容。
引发焦虑的,是一个人欲望和行动之间的差距。如果一个人想让自己不那么焦虑,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降低欲望,也就是心态佛系。一个是提升行动力,也就是行动鸡血。不要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入场券。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佛系,佛系是因为没有受到足够的诱惑。而且,家长可以佛系,孩子在同伴竞争中不可能佛系。
只有把兴趣发展成特长,才能成为孩子的竞争优势。对一件事甚至很多事感兴趣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把兴趣发展成特长就相对奢侈,需要很多条件。除了必要的一点天赋启蒙金钱,特长就是投入的时间需要特别长——长时间的大量练习。真正的热爱,是付出辛勤和努力后才能达到的境界,否则只能停留在比较浅显的感兴趣阶段。付出了辛苦,收获了进步,带来了幸福,是轻松的愉悦感无法比拟的。
所谓的“放养”过程是挺快乐,但到头来,竞争和压力是逃避不掉的。为了成功,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而焦虑,可能是最低的代价了。家长所有教育上的努力,都是为了增加孩子的选择权。别什么都想要。行动力,是化解焦虑的良药。行动起来,拉进自己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同时,选择后的坚持,经常比选择本身更重要。
当那些孩子都在辛苦学习时,我们却在快乐地玩,到现在才发现:出来玩,总是要还的。孩子小的时候,不是家长教出来的,而是妈妈陪出来的——年龄越小,自我约束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越来弱,越是需要大人的监督和帮助。我不能用现在的智商水平和理解能力,去指导和要求一个小学生,而是穿越回去,站在自己的10岁,用当时的认知水平看待孩子。俯下身去,站在他的角度为他考虑,心平气和地指引他,就像一个教练,而非监工。做一个好教练,需要做到:1.和善而坚定;2.要鼓励,而不是表扬;3.了解孩子的长短板,据此制订战略战术。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外包的过程,外包也是一个分工专业的过程,花钱让更专业的人做更专业的事,把自己解放出来,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是一种更高效的资源利用和配置。教育也是一种经济学,没有几个家庭能做到一掷千金不计回报,所以教育的性价比是非常重要的,有钱也要花在刀刃上。教育和人生一样,比目的地和回报率更重要的是过程本身,在路上阅遍风景,收获成长,内心充盈,这也是一种最好的回报。
教育需要全局意识,焦虑经常来自信息不对称,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破除偏见,寻找关键图,争取看到更全面更客观的教育地图。
从考核评价体系来看,不管什么类型的学校,只要有选拔,就会有统一的选拔标准,有标准,就意味着有竞争有淘汰。从规章制度来看,严格的纪律是教学顺利开展的保证,不能因为某个学生的个性或特殊要求,而影响到整个集体的利益。个性也不是一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全部,共性是不可或缺的,也是让他能够融入社会的那部分。培养个性,需要家庭教育的介入和补充。学校的共性教育和家庭的个性教育相结合,才是最稳妥最现实的选择。
提前学,学什么——像音乐运动语言思维就要及时启蒙,像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质也需要提早培养。怎么学——要看孩子的准备度,也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流行趋势是:在越来越多的学科里,练习和考试都出现大量的文字阅读,这类题目另一个名字叫核心素养训练题。往大了说,是指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往小了说,中考和高考题目正变得越来越灵活,更着重考察孩子的跨学科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这些能力的孩子,也正是好学校喜欢的学生。这些考察也是需要建立在大语文基础上,也是孩子平时阅读和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而仅仅靠刷题,是无法适应这种趋势的,家长需要调整纯应试的做法,从小培养的素养和眼界。
在大多数名校面试前,一个从标准化流程里精心打磨出来的完美产品,可能还比上一个有瑕疵的活生生的人。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内驱力和生命的激情,是具有领导力的潜能,在某个领域引导别人和超越时代。不符合自己内心的追求和理想,即使看上去再履历正确,再优秀完美,那也是假的。让孩子去做自己,即使看起来不怎么漂亮,不符合大众眼中的优秀标准。让他独立思考,知道什么对自己最真实,什么对自己最重要,很有可能反而是迈向优秀的起点。
教导孩子尊重规则,关心集体,注重团队合作,这是品德教育最重要的部分。脱离了学术基础,创造力也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分数只是一种结果,父母无法直接管理结果,必须的从过程管起,一更长期主义者眼光看带孩子的学习和成绩。我们要做到的是:重视过程,看谈结果,也就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最容易上手的时间管理方法是做减法——看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太多了,能不能减少那些对自己不重要的事情?不能带来价值和愉悦感的事少做。
真正阻碍我们进步的,也从来不是物质上的贫穷,而是思想上的怠惰和行动上的设限。一个人要成功幸福,的确需要背景环境运气的成分,但唯有努力,才是自己可以把握和左右的。拥有更多教育和人生的选择权,我们和孩子才能真正做到淡定从容。
如果说方法和执行都是战术,那么教育规划就是战略。先有正确的战略,才能有高效的战术。可以借鉴乔布斯的3个顶尖思维方式:
1.战略思维:做对的事,而不是把事做对。2.终点思维:从终点线倒推,而不是盯着起跑线?3.价值思维:孩子的核心价值,才是真正的起跑线。
确立核心价值可以画3个圈:孩子喜欢的孩子擅长的有社会价值的。这三个圈的交集,叫做甜蜜点,就是孩子的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所在。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和优势,和孩子一起确定战略目标,舍弃那些对目标不重要的事,聚焦在那些更能发挥孩子优势,塑造孩子价值的事情上。
孩子愿意接受教育和服从管理的前提,根本在于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建立温和与坚定的约束机制,培养出看书运动的好习惯,训练抵制诱惑的定力。限制或禁止使用电子产品,从小定下规矩,而严格执行,一以贯之,正常的情况下就会养成习惯,自然也能够接受。等孩子稍微大点儿,需要给他一定空间来探索自己的长处短处。只有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他们才会对自律这个问题开启思考和行动,采取防范措施,建立防火墙,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靠外来的管制约束自己,从长远看是无效的。家长帮孩子树立起自己目标或理想,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孩子才会有内在动力去主动管理自己。
只有少数人能进清北,但每个人都可以去发掘自己生命的激情和内驱力。与其和孩子讲未来的前途,不如讲今天的收获,学会再学习中发掘乐趣,同时要在孩子不太感兴趣的学科上,给予适当的引导。教育是一个终身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时一地的得失。升学高考留学只是某个特定阶段孩子内在的积累的外在展示,一个人生命的真实积累不会因为这些事顺利与否发生改变。即使陪到一些暂时的困难,若孩子持续努力,不断精进,那么最终还是会获得和自己实力相配的人生。
用教育改变命运,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做父母的最合情合理的梦想。
2023.7.7 周五 晴 童行时光 心平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