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的闺蜜问了我对她的评价。她正在忙于写申请研究生院校的文书。我想了又想,但是脑中出现的词汇却非常普通。也就是说,她个人并没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存在,综合能力看起来还不错,这里也还好,那里也还好,加在一起却像混在一起的颜料,变成了一团灰灰的模糊的影像。
个人风格的建立实际上要有破有立。
首先,要舍去中庸的思想,补短处的想法。如果按照上学时期的哪门学科弱,补哪门的思路,一生就是不断地在补短处,最后形成的也只是一个四平八稳的木桶而已。光是忍受自己的有弱项这一点就能让人感到焦虑了,因为长久以来社会都告诉我们要查漏补缺。
有人会质疑我这个想法,说:放任缺点不管,就像露出自己的命门一样,就等着别人攻击了。这种思考方式的前提是,只有你一个人在战斗,所以你需要做到无懈可击,没有致命弱点。但是,我们不一定只能自己战斗,还可以以一个团队的形式去战斗。只要找到能够在你弱点上帮你一把的人,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我们扩大自己的包容圈。看到一个好处就想着独占的话,你既需要进攻,也需要防守。但是如果一个团队一起作战的话,单人的压力就少了很多。容许别人和你共享成果,才能做出更大的事业。
其次,把优缺点的说法,换成特点。昨晚我评价我的朋友是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的人,更能从大局看的时候,她感到我在说她的缺点。我的角度却不是这样,我认为这只是一种特点而已。看你如何运用,在什么情景下运用。在一个要求严谨的工作下,大大咧咧是必然受到批评的;但是在一个高压的环境下,大大咧咧的钝感力可能能够保护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不像细腻的人会容易受到影响。
再者,技能与性格是互相补充的。美术生总给人一种沉静的、遗世独立的感觉,法学的人会有一些攻击性和严谨性,做会计的人更有耐心等等。有人会说这孩子坐不住,应该去学学舞蹈,体育什么的,这是根据性格选择技能的方式。也有一种观点说,这个孩子坐不住,可以去练练字,这是用技能去修炼性格的方式。培养一种技能其实也是一种养性,一种练习。
我觉得人就像水一样,是可以改变的。外向不等于社交能力就强,内向不等于社交能力就弱。社交能力本身也是一种技能,提供价值,表述价值。如果一场酒会持续2-3个小时,无论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都可以坚持参加完这场社交活动。如果感到自己某个方面不够好,那就练习,练习到你满意的水平就可以了,不需要用性格给自己找停滞不前的理由。
最后,发现自己缺点的可爱之处。动漫界有一种叫反差萌的萌点,比如一个很严肃的人很喜欢毛绒玩具,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会织毛衣等。那些强烈的反差打破了人们的预期,反而达到了一种惊喜的感觉。如果想要成为一个立体的人,就让高光和阴影反差越强烈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