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9.5 ISBN:9787570209224
“人生之世,犹舟之航于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风顺而后扬帆,登岸无日矣。”——《君子之养成》
“人若没有信仰,只知目前现世,那么,生活就未免于太干燥无味了。”
“我以为要客观的观察,才可以得到知识,其方法不外:(一)发生问题要大胆;(二)搜集整理资料要耐烦;(三)判断要谨密。”
“于别人所不注意处注意,于别人所不怀疑处怀疑。”——《怎样的涵养品格和磨练智慧》(私以为,这篇文章对于硕士阶段的研究及论文写作都是很有启发、很实用的)
梁启超将陆王心学中关于个人修养的观点总结为“致良知、重实验、非功利、求自由”。——《陆王学派与青年修养》
“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一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对于“不惑”,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第二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的知识”;第三步,“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为学与做人》
“道德的公准至少有三个条件:(一)道德是要永久的;(二)道德是要周遍的;(三)道德是要对等的。”
根据这三个条件,梁启超先生提出四条道德公准:“(一)同情——反面事嫉妒;(二)诚实——反面是虚伪;(三)勤劳——反面是懒惰;(四)刚强——反面是怯弱。”
同时提出道德的目的“发展个性”和“发展群性”——《教育应用的道德公准》
“我以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
对于“趣味”的定义:“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
“凡趣味的性质,总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有以下几种可以成为“趣味”的主体:“劳作、游戏、艺术、学问”。
体验学问的趣味要经过“无所为(为读去声,即“无所为而为”)、不息、深入的研究、找朋友”这四条必经之路。
——《学问之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