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上常见国家领导人出国考察,往往要到什么孔子学院访问,当听到外国人能说上一两句汉语时,那一双眼睛总会被一种力量拉成一条缝,这大概就是汉字的魅力吧!
汉字,作为汉文化一种独特的符号,强烈地吸引着黄发碧眼的人,于是,国内的人看出了商机,热衷于对外汉语的学习,以便将汉语光大,给祖宗脸上贴金;而外国人何尝未见到商机:学好汉语,以便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如此,便把写汉字、说汉语当作一种时尚。
其实,无论是热衷于对外汉语的国人,还是沉迷于“研究中国文化”的洋人都有着挂羊头卖狗肉的“二重目的”之嫌疑。鲁迅曾深刻地批判过腐朽统治者的“二重道德”,我们不妨照此分析一下汉字魅力背后的“魔力”和“贪力”。
对国人而言,汉字真正的魅力在于创造,在于折射。
一种文字的诞生,标志着这个部落、种群告别了蒙昧,他们已不愿再庸庸碌碌、逆来顺受地生活。他们在劳动之余不断地总结、记录。譬如将自己捕获的猎物交给他人享用,姑且叫“无私奉献”吧,用某种符号记录下来;将坐享其成还欺压鱼肉他人的,姑且叫“暴虐无道”吧,同样也用符号记下来:从这个意义上看,一个汉字或一组汉字,何尝不是苦乐史、荣衰史呢!
举例为证。例如汉字中的“寒”字,是个会意字,是说首领给受奴役者盖个大房子,里面又堆满草,然后,将这个人的衣服一件件扒光,放进草堆里,并且对外标榜:我是如何如何关心他。其实,那个人下面的“冫”是一块冰,就是说他让这个人正趴在冰上。试想,一个“寒”字传达了一个怎样的令人寒心的现实啊!
这才是汉字的真正魅力!
那么,热衷于绍介汉语的迷们,他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力?他们中有些人借汉字的魅力,要达到他们的“二重目的”并忽悠国人,即以推广汉字之名,行谋取更多钱财之实,以麻痹他人的“魔力”和赚取更多钱财的“贪力”来做汉字“魅力”这个饺子的馅。
再看看洋人,从历次对华战争中,已掠得许多中华瑰宝,但他们欲壑难填,拥有了中国地面上的,还想着地下的;有了近代的,还想着古代甚至远古的;拥有了实物,还想从中国典籍中挖掘更多,总之,一句话,把你的鱼捞了,还要捉你的虾。怎么办?砺志三年,苦学汉语。他们托学习汉文化之名,行盗掘、走私、诈骗掠夺之实。以尊崇汉文化的“魔力”麻痹自鸣得意的汉人,和侵呑汉从文明瑰宝的“贪力”来作汉字“魅力”饺子之馅。
说来似乎杞人忧天,为智者笑。但如今在“二重目标”的瘟疫蔓延之时,还是要提防心术不正者。
魅力,翻个身,也就成了“魔力”和“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