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却顾所来径,山山横翠微。回望身后的求学之旅,读过的书恰如苍苍茫茫的群峰,绵延远方,不见来路,不知归处,数目亦不知几多。
在众多书籍中,有一本书让我心心念念,为之痴迷。这本书就是《红楼梦》。当然痴迷此书的,非我一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主席曾说过,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如果只有一本书可以读,那就是《红楼梦》。毛主席对《红楼梦》的那份痴迷由此可见一斑。当然,伟人功勋卓著,无名小辈如我不敢与其比肩,但是对于《红楼梦》的共同痴迷却让我对伟人生出亲切之感。
若问我对《红楼梦》痴迷的原因,大致如下:
痴迷一,一部《红楼梦》承载了美好的青春记忆。
初读《红楼梦》时,我大约十三四岁,书已记不清书从哪里得来的,多半是借同学的吧。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不是家里的,因为父亲不允许我读这本书。不知为何,也没问过父亲,大概他怕我读了中毒,会早恋?父亲是传统保守的人,他怕小孩子在上学时误入歧途,比如早恋。其实,父亲过虑了。《红楼梦》是写给青少年的书,但绝不是教人早恋引入学坏的书。我懂得父亲的苦心,也喜爱这本书,所以当时我暗暗下定决心,我绝不会早恋,但一定要把书读完。
我被书中一群富有才情的少男少女深深地吸引,拿起书就不愿意放下了,这么好的书错过了真是人生憾事。但是好景不长,很快被父亲发现了,无奈阅读只得转入地下。藏着掖着,偷偷地读,在父亲去厨房做饭时读,父亲看报时读,父亲会客时读……有一次在房中我读得太入迷,父亲进来,我竟未察觉,等到看见父亲,我大惊,想必脸吓得煞白,因为心扑通扑通地快跳到嗓子眼儿了,急忙将书掖到被子底下,好在父亲当时有事,拿了东西就走了,并没有在意我神情异常。过了好久,我才缓过神来,继续像做贼一样地读。那时豆蔻年华,能遇上《红楼梦》这样的好书,青春记忆里散发着书香,那特殊的经历而今沉淀为美好的记忆,每每想起,不觉嘴角扬起。
痴迷二,一部《红楼梦》培养了纯正的思想观念。
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不朽的经典给人的教育和启示是多方面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十三四岁的我看到的是什么呢?我看到的是积极进取的人生。
《红楼梦》以卓越的文学笔法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少年形象,他们就是楷模,尤其是大观园中的才女们,对十三四的我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为早年的我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地基,借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待人平等的贾宝玉,折射着那个时代少有的人文主义的光辉,传递了人性的温暖。诗才横溢的林黛玉,悲秋伤春情感细腻,敢爱敢恨,内心敏感丰盈。外冷内热的薛宝钗,以柔弱肩膀扛起家庭重担,父亲早逝,哥哥不成器,嫂嫂胡搅蛮缠不讲理……她是年事渐高的薛姨妈的主心骨小棉袄,小小的她为母亲遮风挡雨,在家能出力,为国自能担大任。她虽贵为皇商之女,但是毫无富二代的娇气,与今日的“巨婴”“啃老族”形成鲜明的对比。还有那兴利除弊的贾探春,端雅稳重的邢岫烟,心灵手巧的晴雯……这些卓越女孩子用她们的事迹诠释青春该有的样子。
《红楼梦》在赋予我纯正的文学审美趣味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思想,让我的内心更加丰盈。
一部《红楼梦》,始终让我为之痴迷,甘之如饴。打开《红楼梦》,读书的幸福无以言说。
齐帆齐第二期28天(1)篇,135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