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
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
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我 一个人思念 我们仨
——杨绛
1.于是埋怨他怎么一声不响地撇下我自顾自走了。锺书并不为我梦中的他辩护,只安慰我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
2.等待是很烦心的。我叫自己别等,且埋头做我的工作。可是,说不等,却是急切的等,书也看不进,一个人在家团团转。
想着想着,忽然动了一个可怕的念头。我怎么能让锺书坐上一辆不知来路的汽车,开往不知哪里去呢?
我真想报派出所,可是怎么报呢?
3.因为事情往往是别扭的,总和希望或想象的不一致。
4.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为什么不能问?问了又怎么样?
5.一天又一天,我天天在等星期日,却忘了哪天是星期日。
6.挤车来往费时间,时间不是金钱,时间是生命,记着。
7.阿圆呢?是我的梦找到了她,还是她只在我的梦里?我不知道。
我天天带着自己的影子,踏着落叶,一步一步小心地走,没完地走。
8.我知道梦是富有想象力的。想念得太狠了,就做噩梦。我连夜做噩梦。
9.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
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10.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
11.剩下我一个,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
12.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13.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
14.锺书仔仔细细看了又看,看了又看,然后得意地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
阿圆懂事后,每逢生日,锺书总要说,这是母难之日。
15.我说“不要紧”,他真的就放心了。
他感激之余,对我说的“不要紧”深信不疑。
16.我总觉得缺少了一个声音,妈妈怎么不说话了?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遭遇的伤心事,悲苦得不知怎么好,只会恸哭,哭个没完。
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悲苦。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悲苦能任情啼哭,还有锺书百般劝慰,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
17.我当时什么也没说,只是照例去“做媳妇”而已。可是我也看到了难堪的脸色,尝到难堪的沉默。
18.锺书写信把这话告诉我,想必是心上委屈。
锺书和我不在一处生活的时候,给我写信很勤,还特地为我记下详细的日记,所以,他那边的事我大致都知道。
19.锺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这是圆圆的原话,我只是把无锡话改为国语。
锺书说的什么话,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现在已没人可问。
20.爹爹经常有家信,信总是写给小儿子的,每逢必夸他“持家奉母”。自从锺书回上海,“持家奉母”之外又多了“扶兄”二字。锺书又何须弟弟“扶”呢。爹爹既这么说,他也就认了。
21.贫和病总是相连的。
22.锺书与世无争,还不免遭人忌恨,我很忧虑。
23.她当时只好读书,读了大量的英文小说、传记、书信集等等,后来她改习俄语后,英语没有忘记。
24.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
25.锺书每和我分离,必详尽地记下所见所闻和思念之情。
这种琐琐碎碎的事,我们称为“石子”,比作潮退潮落滞留海滩上的石子。
26.他不愿做动物园里稀奇怪兽,我只好守住门为他挡客。
27.但锺书每天第一件事是写回信,他称“还债”。他下笔快,一会儿就把“债”还“清”。这是他对来信者一个礼貌性的答谢。但是债总还不清;今天还了,明天又欠。这些信也引起意外的麻烦。
28.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扰和烦恼。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多么清净!
29.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30.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