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文物大多都是古朴而富有古典韵味的,走进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大多都是这种风格的文物。
比如说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的四羊方尊;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商后母戊鼎;以及石鼓文、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越王勾践剑等等,这些文物的美在于他们历史的厚重感以及其工艺技巧。
而今天说的这三件文物却给人一种“少女小清新”之感。
在南京博物院,珍藏着一件颜值极高的绝美玉石器文物——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它晶莹剔透的芙蓉石材质,通体粉嫩的梦幻色彩,真是满足了无数的粉红少女心。
芙蓉石蟠螭耳盖炉高约17厘米,是清代乾隆时期的文物精品,不过乾隆一贯喜欢色彩华丽、造型繁杂的文物。究竟是不是为皇室所收藏还有待争议。
芙蓉石又被称为粉晶,它的质地比较脆,雕刻起来就非常不容易,因此,一般都是雕刻成小件工艺品,能用芙蓉石打造出如此大而完整的盖炉着实不易,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芙蓉石粉红色的天然纹理,使整个蟠螭耳盖炉看上去晶莹剔透又仙又美,从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去观赏,都会收获不一样的美妙意境。
再加上整个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的工艺也是巧夺天工,在盖炉的腹部,雕刻了两组对称的蟠螭,盖顶也雕饰了四条小蟠螭,使整个盖炉的造型,在粉红色的梦幻效果下,多了几分大气威严的庄重感,又不失龙腾虎跃的气派与灵动!
“桃红碧玺瓜式佩”是清代的一件玉石作品,是古代嫔妃们随身携带的一种挂饰。这个桃红碧玺瓜式佩小巧玲珑,长3.5厘米,宽4.5厘米,厚1.1厘米。虽然小巧但却极为精致,桃红的颜色,显示出满满的清新少女感,置地苍翠欲滴,像果冻一样滑溜。从整体的造型上来看,上系有鸟形翡翠结珠,正是取“桃红柳绿”之蕴意。
粉彩荷花吸杯又名为“秋操杯”所谓的“秋操”就是“秋季进行的军事训练”,在历经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朝终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此开始实行军事现代化,因此从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共举行了3次秋操。
而这盏“秋操杯”就是第三次“太湖秋操”得纪念品,在杯子的背部,还刻有“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太湖附近秋操记念”的字样。这座杯子始创于康熙时期,以荷叶杯为原型而制,是中国官窑中十分少有的造型,同时也是少见的带有纪念性质的官窑作品。
这些文物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让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