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眉界下,清清的涞溪水穿村而过,溪的源头是那国家森林林场及白水洞等原始次森林,好山孕好水,好水孕鲜虾。
“四月八冻死鸭”到了农历四月下旬乡民们基本都敢穿着凉鞋下溪水半天了,到了农历五月,不怕冷的已脱掉衣服下水游泳了。
记得有一年,洪水刚过,伙伴们都到溪里搏水了。水齐了大腿,怕万一有人在深潭前不能稳住,站起来,大点儿的男伙伴就在深潭前二十米左右站成一条线,截人。马也有失蹄时,有一次,我差点儿冲到深潭急湍处去了,回味起来,挺刺激的。
伙伴们除了玩水玩得欢,鱼、虾、螃蟹难免也会遭到乡民们的驱赶,烹蒸。
小孩子有事没事就会约上一起去溪里撮虾,父亲会根据孩的大小自己编些大的小的簸箕让孩子的尽兴地去撮虾,往往虾没撮到几只,簸箕一个夏天会撮烂两把,还好竹子都是自家山上的,簸箕也是父亲编的,不然买簸箕的钱可以买几餐虾来吃了。
大孩子有经验,知道哪儿有虾有小鱼,一筲下去,准有收获,小的就不行了,簸箕往溪里一放,就往前推,虾、鱼沒见影,石、沙一簸箕。有的把簸箕放中央,簸箕里用石头做个假岩石,上面盖些水草,两边用石头全围好,从上游往下游赶鱼、虾,伙伴仏在水里左右上下齐开弓,溅得裤子全湿,把簸箕一捞,还是十捞九空,都地毯式搅动了,也不知道鱼、虾钻哪儿去了。
想吃鱼,有三个省力的办法,一个要有胆有技巧,另二个坐等,凭运气。
其一(鱼连坝儿),把溪水全用石头拦截,只留一个小口子,口子下方放一个长竹篓子,篓子进口只小碗大,肚子又长又大,约一至二米。晚上去放篓子,早上去收,鱼多鱼少全凭运气,也有颗粒无收的时候,不光鱼顺水进篓子,虾、泥鳅等其它水中生物都会顺水进篓子。
其二(下卡子)把买回的鱼卡傍晚放深水里,至少没过鱼卡,两边固定好,第二天来取,除了网到苔藓、水草,鱼基本能网到,只是网多网少的问题,主要看放鱼卡人对溪水和鱼的熟悉度。
其三,摸鱼,看到鱼钻到深水的岩石里后,胆大的把手伸进去摸,还真十摸九稳,鱼没退路,只能手到擒来。胆小的不敢去摸,怕鱼没摸到,摸到条水蛇,水蛇毒性不大,但也有毒,人对蛇还是有一定的畏惧之心的。
捉鱼的花样百出,撮虾一样方法多,虾喜水静草多的地方,在溪的边上草多的地方准有虾,能不能赶进自己的簸箕,看自己的手法,得两手从左右同时轻轻的往簸箕口收拢,见虾一进簸箕,必须眼到同时手到,立即马上把簸箕端起,别忘簸箕口朝上,不然你一动簸箕,虾立刻往外窜,口朝上防它们窜的比你端的快。
水的迂回处虾也多,只要堵好出口,二三岁小孩都能撮到虾。但他们不敢朝螃蟹下手,在没被蟹钳夹过前,还敢懵里懵懂去抓,手被夹青夹出血后,见到螃蟹只能嗷嗷大叫。还被嗷到大人来,螃蟹早麻利利地横走了。
螃蟹碰到稍大点的孩子,就沒那么幸运了,从它背后出招,避开两只大钳子,一捉就提到,剥出外壳,水里一摆,干干净净,回家用油一炸,嘎巴脆,甭提多香了。
可螃蟹没鱼、虾多,很少能在水里一眼看到它,要么躲石头下,要么在岩缝里,石头下的,靠自己凭经验去翻石头,翻到了就有的吃,没翻到权当练手力,溪里的石头因为孩子们一天一个样。岩缝里的耐心足的孩子会等它出来,更多的孩子会用水草引它出来。
老人们会说,晚上打电筒去溪里简直是取螃蟹。因为天热,螃蟹全都出来乘凉了,用电简一照,它动也不动,就算感到水动它要跑,也没你手快。现在年年八月会回乡村呆二十天左右,回家的第一个晚上,就是带着小辈们去捉螃蟹,洗净厉娘用油一炸,一碗螃蟹秒吃光。
我们家的后一辈,没有一个是在乡村长大的,所以暑假时,他们首要任务是先学会游泳,学会了就放心让他们去溪里摸鱼撮虾捉螃蟹,水深也怕,一个闷子下去也要把鱼追。
周末时,我想约人游泳都难,会游的少之又少,不像我们村的人都会游。这一点,还真是我们村里人自在,一到农历五月,孩子们整天泡水里摸鱼,撮虾,捉螃蟹忙得不亦乐乎,玩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