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是纸质书的拥趸,认为读电子书是对读书的“背叛”,没有捧在手里实实在在的质感,没有油墨的香气,和看网文有什么区别?后来通勤时间变长了,难得有整块的一杯清茶一本书的时间。才开始尝试用kindle读电子书的,哎呀,真香!下面我把自己“叛变”的感受说一说,给读纸书的盆友们,一些不一样的角度。
读电子书缺乏仪式感?
很多人对读书的固有印象就是一个安静的午后,窝在沙发上,手捧一本书桌旁放着一杯茶或咖啡,悠闲地晒着太阳。但是请大家想想,你最后一次这样读书是多久之前的事了?你又是花多长时间看完的一本书?
实际上,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很少能有整块的时间进行阅读。我尝试电子书之前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完整的读完一本书了。读纸质书只是我睡前的一项活动,但是翻不了几页,困意来袭,也就搁置在一边了,导致我需要花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看完一本书。
开始阅读电子书是因为我每天工作的通勤时间较长,需要在车上坐一两个小时。插上耳机,沉浸在书的海洋里,会帮我利用上这段时间。还有外出旅行,坐在飞机上需要关闭电子设备的时候,读电子书也可以帮我消磨掉无聊的时间。五年来,通过读电子书,让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基本上每月可以读完1到2本书。
我觉得阅读这件事不重于形式,而在于你能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如果对书中的内容感兴趣,不管身处何地,只要进入心流,哪里都是最理想的环境。
电子阅读很伤眼睛?
一次坐公交车,边上的阿姨就提醒我不要在车上看书,这样对眼睛不好。请大家观察一下,平时坐车周围的乘客有几个是望向窗外或闭目养神的,大部分人都在低头刷手机。车辆颠簸带来的不稳定,对手机和电子阅读器来说,影响都是一样的。我购买的电子阅读器是墨水屏的,模拟印刷体书籍的文字质感,相较而言,对眼睛的伤害会比手机屏幕小一些。另外,读电子书可以将文字放大,对于我这种视力不好的人来说,读起来眼睛会更舒服。现在偶尔在读纸质书,我会觉得哎呀,字怎么这么小?
读电子书容易被其他软件信息打扰?
人都遇到过,拿起手机要查询一个东西,却又被手机中的其他软件所吸引的情况。忙了半天,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所以因此推导出电子阅读会容易分心。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使是在阅读纸质书的时候,也会被手机上的信息提醒所吸引。所以我选择使用电子阅读器。我的kindle只有阅读这一项功能,除借阅书和软件升级之外,都不需要联网操作。其他的电子阅读器也可以打开飞行模式,关闭网络连接,这样就可以屏蔽掉电子信息带来的干扰。不管大家通过何种形式进行阅读,为了更加专注,请关闭网络或远离手机。
电子书不方便回顾情节和读书笔记?
这也是我阅读电子书时遇到过的麻烦。我的解决方法是利用阅读器的笔记标注功能随手对重点的词句进行标注,便于以定位标注找情节。然后会在空闲时间对这些读书笔记进行整理和汇总。毕竟拿着读书笔记,对读过的书进行整体回顾,比一本一本的翻找标注要容易的多。而且在读书笔记上可以写很多自己的感想,在书的空白处这地方有限。而且我不是那种喜欢在书上到处写写画画的人。利用网络的电子文档进行搜索,也是回顾情节的不错的方法。
电子读物不易收藏,缺乏拥有的感觉?
有些人喜欢纸质书的实在感,愿意把自己想读的书摆满书架。有一些书,因为一时兴起或者风评很好买回家,但开始阅读之后发现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然后为了不浪费钱,也不愿处理掉,想着放在书架上,认为以后会看的。或者是为了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冲动消费,认为买到就是读过了。但实际上,大部分的书都会从此落灰。进行电子阅读可以降低我们的购书成本,使我们弃读的时候不会有更多的压力,尝试多阅读,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类型。
我的电子书大部分是购买会员,然后从书库中进行借阅的。因为阅读器的库存有限,需要及时读完并归还,所以我每次都读得又快又认真,会及时把自己认为的重点进行归纳和整理,生怕书还回去之后,想要的知识就忘掉了。这有点像我们父辈小时候从小伙伴那里借来一本小说,因为第二天就要还回去会熬夜读完。这种紧迫感会提高阅读的效率,帮助我们更快的吸收知识,而不是明日复明日。
还有一个点请大家想一想,你手边的书究竟有哪些是具有收藏价值的?现在大家读的最多的题材就是小说,当读过一遍,了解了情节和结局之后,又有谁愿意再读第二遍呢。我整理了自己的书柜,一些二手书也进行了处理。留下的准备反复阅读的书不足1/10,有一些是我读过电子书后,觉得适合反复阅读又购买的纸质书。你会反复重读的书是哪些呢?你又重读过几遍呢?欢迎大家进行留言。
电子书的保存问题和我的困扰
目前我读电子书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购买的电子书的保存的问题。kindle即将推出中国市场,我的电子书还能保留下来吗?已经习惯了电子阅读,大家有什么电子阅读器的推荐吗?有什么用的好的阅读软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