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标题其实是从北宋散文大家欧阳修一句名联里面抽离出来的,原句为:“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天下那么多书,也有我没有读过的,一生没有什么缺德的事,任何话都可以对人开诚布公。非常朴实的一句话,写的很有道理,上句我相信百分之百的人都会点头称赞,因为真的是这样。下句估计大多数人仅仅表示理解,但是真的做不到。
先说读书,古今中外的文化书籍堪称书山学海,我们根本不可能全部知晓,只能按照专业类别有选择性地阅读。《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中说: “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不说别的,单说历史研究方面正统的《二十四史》,能够全部通读一遍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所谓“二十四史”,是过去中国人对所有皇家钦定的“正史”的简称。从汉代的《史记》,到清初修纂的《明史》,共有二十四部。时间线索上,起自蒙昧传说的黄帝(约公元前2550年),直到明代崇祯17年为止(公元1644年),皇皇五千年文献。要知道,二十四史足有四千万字,曾经有好事者统计过,假设一个人每日读一万字,一年读三百六十五万字,他需要十一年,才能全套读完一遍。所以,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历史上能做到这个地步而且有条件完成这个目标的学者,屈指可数。对于普通人来说,假设所有正史,只是走马观花地翻阅一遍,贪多不化,左进右出,除了能在茶余饭后作为吹牛皮的谈资之外,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再说言事,古往今来光明磊落的人比比皆是,但真正敢于剖析自己内心的没有几个,阳光的背后就是阴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隐私。现代人之间的真心话大冒险已是巨大的挑战,而且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隐藏。那到底有没有人去揭露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呢?有,而且无独有偶,据我所知至少有两位,一位是曾国藩,一位是蒋介石。
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曾到同僚的家中做客,偶见同僚的小妾美貌异常,就不禁多看了几眼。回到家后,曾国藩极度懊悔于自己的失礼行为,他甚至在日记中骂自己禽兽不如。文正公责己之严苛,已至于此。
民国独裁者蒋介石一生服膺宋明理学,年轻时曾在上海洋场的花街柳巷长久浸淫,内心挣扎可想而知。某次途经香港,蒋在日记上写道:“香港乃花花世界,余能否经受考验,就看今天!”结果当天晚上他还是去了妓院,回来之后又在日记上写道:“我的毛病就是好色也!”并自励曰:“见艳心动,记大过一次。”
男人好色,人之常情,色而不淫,大丈夫也。抛开政治偏见和道德观念不说,曾国藩和蒋介石在当时一夫多妻并且嫖娼合法的年代,能够做到如此坦荡实属不易,估计现代人没几个可以做到。就像沈腾在电影《飞驰人生》中扮演的角色张驰所说:“这个年代,有人活的是造型,有人活的是人设。”不论造型和人设,都是需要用心维护的,容不得半点损伤,就更加不会让外人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窥探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三千年读史,无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如有机会,实在应该去慢慢地、仔细地聆听,那些传自远古的深沉回响,这才是我们今日闲谈这个话题最好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