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御邪》

2021.2.6    佳豫

东方有佳人,豫云圣贤道

幸福大先生,逍遥女作家

《未来学院》院长

《佳豫太空站》站长

豫见生命,绽放天性

因上精进,果上随缘

《守正御邪》(解读论语第341天)

日经第678篇(阳货第十七)

经典原文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说的话很巧,很会修辞,就没有实在的内容:德行。是装模作样的美好,没有本质的仁德。

崇尚仁德的人,对他人都是以真诚心相待,绝不会阿谀奉承、谄媚巴结。

人的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真心是一个人永远可以依赖的,让我们卸下伪装,撕下面具,做真实的自己,不要巧言令色,用真诚的心去对人对事。

这句话在前面第二章说过,此处不再赘述。

经典原文2: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厌恶用郑国的声乐扰乱雅乐,厌恶用伶牙利齿而颠覆国家这样的事情。”

朱色是五种正色当中的赤色,赤就是红,但是比那个红还要更红,是一种正红色。

紫色是黑色加赤色混在一起,叫间色,不是正色。

紫色当中有赤色的成分,能够乱朱。因为,紫色给人看起来更美,目感更好,所以,大家都会喜欢这种颜色,这叫夺朱,以紫夺朱比喻以邪夺正。

这纯粹只是比喻,孔子没有说紫色不好,大家不要认为以后就不穿紫色了,这就学呆板了。

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里面有两个姐妹,一个阿朱,一个阿紫,紫之夺朱,夺不去,你什么都好,你不是她,还蛮有深意的,指的是人心中守住那份坚定和正确。

往往邪的东西很会让人感觉有兴趣,它诱惑人的耳目,往往就会忘记正法,失去正道,这是从色上面来说,看上去是指颜色,其实是指人的价值取向。

郑声就是当时春秋时期郑国之音声,他们那时候的音乐叫做淫乱、淫哀之乐。用现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靡靡之音,听起来让人神魂颠倒,失去正念。

雅乐是先王所创作的雅正之乐,中正和平,听起来能够使性情调和,这种音乐对自己心灵的熏陶有很大的好处。

以礼调身,以乐调心。孔子讲君子要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除了礼就是乐。

现在雅乐确实非常少,所以,用经典来陶冶自己的心灵,也用经典来印证自己的境界。

佛家里面它三藏:经、律、论。

经是帮助调心的;律就是戒律,帮助调身;论是古时候祖师大德学习经、律的心得报告。

偏偏有很多人就喜欢郑声,喜欢这些靡靡之音,而不知有雅乐。所以,孔子说恶郑声之乱雅乐。

关于电影、电视剧也是一样的,他们有权力去做这些影片,同时我们也有权力不去看,他乱我不乱就好了。

当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解除到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如果心里没有主宰,肯定被诱惑,起贪染之心就是堕落的开始。

我们不可能拒绝诱惑,我们只能远离诱惑,

我们也不可能彻底远离诱惑,我们只能让自己排满。

利口之人,多言少实,苟能说媚时君,倾覆国家。

古代的奸臣都很会说话,谄媚会奉承人,对自己的领导阿谀奉承,但是掂量掂量讲的内容,却没有多少实在话。

为了图私利,最后让领导昏昧,做出不正确的决定,导致国家倾覆,家破国亡。

在历朝历代中我们可以看到,凡是宠信奸佞小人者,那些皇帝多半都是以倾覆国家告终。

比如,宋朝的秦桧,他就很会讲话,后来害死了岳飞,结果让皇帝被俘虏,国家也灭亡。

紫色夺朱色,郑声夺雅乐,利口覆邦家,孔子是在教人要严守规矩,防微杜渐,不可以大意马虎。

不仅是对皇帝,对企业的领导,对家庭的一家之主,都要防微杜渐。

邪和正的区分往往体现在做人,做事的细节上,都在一念之间。

比如,有一个人在茫茫大海中,救生圈就好比是那些戒律,如果救生圈被一根针扎了一个眼,不知不觉漏气了,那人不就有危险了嘛!

所以,哪怕是一个极小极小的针洞,把这戒给破了,法身慧命就会遭到灭亡,防微杜渐很重要,以为小节不用拘束,其实稍有不慎就可能召来危险。这一点智一老师做的特别好,他的敏感度特别强。

让我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守正御邪,守住正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