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最好的文学是尽可能地接近真实生活,而不是胡编乱造。如何看待中国当代小说?
文学就是镜子,在你疲惫的时候,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在你迷茫的时候,也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当然所谓的看,也能够看出来你所处的环境。有些个悲伤,也有更多乐趣,更多时候,文学能给你的意义存在于思考。(wm197049)
它照出了过去的你,也会膨胀将来的你。就此而言,文学尽可能接近真实生活,不为过错。再好的花朵,都是源于土壤,芬芳只是土壤别样的存在,而并非泊来之物。
现在的小说,很蹊跷。当然不否定那些只写给某一小撮人过瘾的小说,但是,越大众的小说,才是真正的小说。假如这点成立的话,那么,越发俗而接地气的小说,反倒成了越发大众的小说了。
既然小说属于文学,那么小说的镜子功能就是人所共知的。而好多小说,却更像是梦,供一群人参观并且引起共鸣的梦,当然也可以解释成,梦就是将来的现实。于是,供人看了貌似在做梦的小说,自然有人大为吹捧,没有梦想的人生固然也不算有意义,纯粹做梦般的小说,反倒更容易使人走向空前的虚无。
梦境小说,和现实严苛的生活成了有力互补,所以,很多人就成了帮你胡言乱语的造梦者,他们也说自己是在写小说。这也成了现在小说的一大帮派。
既有造梦小说,就有回忆小说。表面上看来,那些回忆小说,就是把曾经的朝代的人和事儿重新咀嚼一遍,事实上真正能够咀嚼出味道来的小说,少之又少。于是,就又有了胡编乱造,退一步而言,真正胡编乱造得好的,成了体系的也少。更多时候,也成了拿旧衣改新服的梦境般的呓语。
每个行业都是内行骗外行的节奏,也可以说,半瓶醋糊弄一瓶底醋的更多。文学走向,是确定媚俗胜过高雅了。做小说的也就急流勇下↓
最最好的搭档是被骗的人,骗子不缺搭档。越读得开心,越读得爽,越读得无头无脑不用想象的东西,越受人欢迎。这是我的感觉,人太不愿意皱着眉头读下去了,对于思考,真的很累。于是,读小说成了一种放松,所以,小说的娱乐价值被空前夸大了。于是,小说成了笑话,也更有了戏谑的成分。
原先的小说,是更愿意提升人们思考的。现在的人们不愿意思考,原先的小说家不是改行,就得死去。原先的小说更像针灸,现在的小说成了按摩。(wm197049)
原先的小说,蜂蜜样的很多,你需要热水,你需要依照个人口味四季调和;现在的小说,能用白砂糖就不用绵白糖,甚至就是白开水,请你随便喝,躺着喝,睡着喝,梦里喝,爱喝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