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影响力的武器
自然界的生物,都有所谓的固定行为模式,当触发某个点时(注意不一定是整体,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点),就会产生盲目而机械的规律性行为模式。比如雌火鸡是通过小火鸡的“叽叽”声来对鸡宝宝进行照料,如果小鸡不出声,火鸡妈妈就根本注意不到它,有时甚至会误杀了它。当实验人员用臭鼬充气玩具做一个实验,臭鼬是火鸡天敌,只要它一出现,雌火鸡就会嘎嘎大叫,用喙啄它,在实验中发现,当臭鼬充气玩具发出小火鸡的“叽叽”声后,雌火鸡不光会接受臭鼬,还会把它收拢到自己的翅膀底下,臭鼬充气玩具声音关掉后,臭鼬玩具就又会立刻遭到猛烈的攻击。
人类与自然界生物一样,有类似自动反应模式,我们在要别人帮忙的时候,要是能给一个理由,成功的概率会更大。比如:大家都在排队复印,这个时候,你去和前面的人说,因为有点急事,希望能在前面复印,通过实验,会有94%的人答应让你排在前面,而且核心并不是你的急事,只是你说了开头的“因为”上。
关于影响力武器,上面已经探讨了其中的两点,一是这类武器有能力激活一种近乎机械化的过程;二是只要掌握了触发这种过程的能力,人们就能从中渔利。而第三点则是,使用者能借助这些自动影响力武器的威力,这种武器就好像一根沉甸甸的大棒,只要用了它,就能让另一个人乖乖就范,如对比原理:服装店销售人员,先给顾客看贵的西服,因为顾客接下来买毛衣的时候,哪怕它再贵,价格跟西服一比,也显得不怎么高了。
第二章 互惠
互惠原理: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
互惠原理能用作获取他人顺从的有效策略,可以使他人依从要求行事。有些要求,本来是一定会遭到拒绝的,可靠着互惠原理,你很容易让别人点头答应。想想这意味着什么吧。我们通常都不怎么喜欢的人,比方说不请自来的讨厌推销员,不愿交往的熟人,名字都没听说过的奇怪组织的代表,只要在向我们提出请求之前,先对我们施个小小的恩惠,就能极大地提高我们依其言行其事的概率。
(案例:回想一下,在超市,你试吃了一小杯酸奶,是不是带一箱回家)
互惠原理除了威力大,该原理还有另一个方面:一个人靠着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哪怕一件礼物讨厌到让人一有机会就扔掉的地步,但仍然管用,仍然可以拿来利用。
(案例:在地铁或公园里,有没有“残疾人”送你一包劣质的手帕纸巾,然后拿出一个残疾人证,让你捐款,你不得不捐款,也许等会就会把纸巾扔垃圾桶)
互惠原理还有另一个特点,可以用来实现完全不公平的交换。人家施恩于你,你必以恩情报之。但这里面也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别人最初给予的小小恩惠,能够让当事人产生亏欠感,最终回报以大得多的恩惠,所以很容易遭人利用,因为亏欠感让人觉得很不舒服,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亏欠别人是很不愉快的,它沉沉地压在我们身上,要求我们尽快将之消除。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违背互惠原理,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善举的人,是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的。
互惠式让步:假设你想让我答应你的某个请求,为了提高获胜的概率,你可以先向我提一个大些的要求——对这样的要求我保准是要拒绝的,等我真的拒绝这个要求以后,你再提出一个稍小的要求,这个要求才是你真正的目标。这叫做“拒绝—后撤”术,也叫“留面子”法。先提大要求后提小要求”的策略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它调用了互惠原理的同时还调用了对比原理。
(案例:有一项实验,让校园里走动的大学生,问他们是否愿意花一天时间陪伴一群少年犯游览动物园,绝大多数的人(83%)都拒绝了。后来对提问手法稍加调整,在请他们无偿陪伴少年犯逛动物园之前,我们先要他们做一件更大的“善举”——每星期花两个小时为少年犯当辅导员,为期至少两年;等他们拒绝了这项极端的要求之后(所有人都拒绝了),再提出陪同去动物园的小要求,结果50%的人愿意比之前翻了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