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薛娟的第52篇原创】
今天周四,国家法定节假日,回顾一天:
1、上午清理房间断舍离打扫卫生
2、看爱豆的视频节目
2、下午一半时间去蛇口舞房练舞
3、下午另一半时间去游泳馆游泳
4、回家后整理一下,此刻已是晚上10:30,刚敷完面膜、看书充了会电,写写文字回顾一下一天的生活,确保在11:30前之前睡觉。
明天的计划是:
1、7:30,起早爬南山
2、去舞房练舞
3、午睡
4、看书
5、学PPT
6、挑选衣服
经常在晒自己行程时,我都会被冠以“自律”。
有一次还很好笑,当一个95年小朋友得知我早起时,说我像老年人,因为在她的世界观里,老年人才早睡早起。
所以难怪那么多人一听说自律或者自律相关的词,就会认为做到自律或者养成自律相关习惯的人都是无趣的old man。
哈,存在即合理,我当然能理解这种心理。但我也由衷地钦佩那些在舞蹈室练连续四个小时舞蹈,爬完一座座高山,征服半马全马,连续一年周更文章甚至日更文章的人。
这些人如果你真的去跟他们交谈,发现往往他们活得更豁达、开心,没有那么情绪、也没有那么多怨天尤人。相反那些每天啥事没有,刷电视剧不停的人很容易看到他们莫名其妙的情绪和止不住的怨言。
自律,我会明明白白地认为它是一个褒义词。
可是我却不认为自己是个自律的人,只是认为这些的确已成为刚需,就像以前小时候无冰不欢,水喝常温的都不行。但现在到哪里都必须在包里背着一个保温杯,因为胃受不了凉的。说到底,别人觉得你学医的,喝热水懂得养生。其实只有你知道,喝下去凉水哪怕是常温的,都会让你胃痛得痉挛,这就是刚需。
我的习惯总的来讲就这么几类:
习惯一:看书。
说看书是刚需,一定是真的。一段时间不看书,就会感觉空虚寂寞冷,不管身边谁陪着,都不管用,你始终觉得生活缺少一块什么,这种感觉带来的痛苦不亚于喝凉水胃痉挛带来的痛苦,而且随着时间积累越来越深,像个黑洞,填不满的无知和愚蠢。
习惯二:运动。
老实说,我真的不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身体底子不好,加上不喜欢运动,形成恶性循环,直到现在。如果再不去动一动,真的就会成为林黛玉的模样了。运动尽量选择喜欢的,比如爬山、游泳,练舞和跑步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其实都不擅长,但是心智模式告诉我,这个事情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做到的。
习惯三:断舍离
对事物断舍离,这也是一项刚需,丢弃掉不用的东西、就像丢弃掉没用的情绪一样让人心情变得愉悦,这事简单且重要。
习惯四:时常做做计划与总结。
这个甚至不用说。每一刻的时间和精力构成了我们的生命。总结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而计划就是确保你在做总结时,不至于因为事先没有计划而使总结不堪入目甚至总结不下去。事实上这两者相辅相成,你真正开始了,你就发现根本停不下来。我有看到朋友推荐APP什么的,其实我写计划总结就是excel和word解决,非常简单明了,因为我的目的是给最终给自己交代,我干嘛弄得那么花里胡哨不接地气呢是吧?!
当然还有习惯五、六…
综上,我不认为自己是个自律的人。我只是觉得很多事物已经成为了我的刚需,不做不行,不做心里难受、压抑。我不愿让自己活得压抑。
回顾自己整个人生阶段来说,我算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对很多事物往往是吃了一堑长一了智,而长的这一智往往就构成了我一个又一个刚需。所以与其说自律,还不如说是因为后知后觉构成了一个又一个样刚需。
蔡康永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我的人生旅途出现了很多次因为“我不会”或者“我理解不透彻”而错失掉的人和机会,这些里面很多东西可能一辈子都改变不了了,但不想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所以它们一件件变成了我的刚需,我不想再在有一天的时候,因为我不会,或者因为我没有刻意练习而又让我错过原本属于我的人或者原本属于我的机会。
前几天,我跟同事lulu说:伤心有时候并不是坏事,因为一个人真正开始伤心了,他/她才会改变,因为每一次伤心,正面去看待的话,这件事的某一方面都会成为你去改变的刚需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