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是19年秋天上映的一部片子。首映日观影就留下深刻印象,这次假期得空再看,感触颇多,随笔记下。
这部影片讲的是她高三复习阶段发生的事,女主陈念一心想考上北大,走出去看看美好的世界,可她却遭遇了校园霸凌的伤害。她的思想,从一开始的懦弱隐藏——向警察说出真相,到被报复欺凌,误伤施暴者魏莱,开始怀疑人性、痛恨社会。幸好有男主刘北山(小北)意外闯入了她的生活给了陈念温情,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她。再到最后,郑警官不放弃,努力帮助她,她心里那点希望才没被浇灭。
说实在的,关于学校霸凌话题的电影,我还是在很早以前无厘头喜剧片里看到的倚强凌弱,以富欺穷,以权压众。只不过喜剧片的结局都是翻转式的,最终善恶有报皆大欢喜,大家一笑而过。这部《少年的你》显然不是为了简单地取悦观众,它指向了社会问题,叩击人们的心灵,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霸凌事件发生在学校里未成年的孩子们身上,防范与治理总是诸多麻烦:学生报警,警察找校长,校长找老师,老师找家长,家长在外地,孩子未成年……最终事件被推回教育部门。于是,没有严惩的结局会让霸凌出现下一个循环,甚至更变本加厉。
影片中被欺负的三个女孩子,胡小蝶懦弱,用死亡的方式选择了逃离;徐淼恐惧,在被帮助后还是选择了背叛;陈念不甘,选择反抗,用当下流行的话,这是鄙视链底层对其需要仰视的上层的反抗——无奈,无力,无法。
让我们先透过剧情来看孩子们的家庭。被欺凌的三个女孩里,关于胡小蝶的父母,只是从魏莱鄙夷冷漠的讲述“她死了,她妈妈可以得到她不知道要努力多少年才能得到的钱”中做了隐形介绍;徐淼的父母是底层的劳动者,面对孩子的问题给学校领导下跪哀求,当中掌掴女儿;陈念的母亲背负着一身债务,东躲西藏,做着违法的假面膜生意。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带给这些女孩子们的深深的自卑,让她们在生活优越的魏莱面前忍气吞声。在同情这些卑微女孩儿的同时,我的心也为这个富家女魏莱隐隐作痛。
魏莱谐音“未来”,应该是父母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期许。可这同样也是来自原生家庭的痛:因为复读,父亲一年都没和她说话了。就连死了之后,父亲在殡仪馆认尸之时也看不出任何的悲伤。而母亲对她的期望很高,也被她的乖巧骗了,女儿做错事后,警察找上门,她指责学校和警察,指责胡小蝶家庭教育不过关,心理素质太差。她爱自己的女儿,所以觉得自己的女儿永远不会犯错。于是,在家中,魏莱不能出错,必须是伪装的“成功者”。她的压抑让她在学校里试图通过欺凌别人来找回“自信”。她永远都是一副高傲的模样,扮演者那个“胜利者”,以欺凌别人来取悦自己,以牺牲别人来满足自己。最终因为陈念精神崩溃失手一推,她却付出了最惨痛的代价,生命戛然而止……魏莱,在花季的年龄没有了未来。
从电影开篇的血案就让人感觉这是一部看起来有些压抑的片子,随着剧情推进,细微之处我感受到了少年纯真的情愫、真诚的心。陈念走近了小北,整部影片里唯一让人觉得温暖、让人开心的部分,两个人互相依赖,一起上下学的日子,是属于少年的纯纯的情感。两个人互相需要,看似不在同一世界的少年,却温暖了彼此,也温暖了观影的我们。
少年懵懂的爱情是那么温暖的,小北怕给陈念带来不好的影响,从不靠近陈念——你在这边,我在那边你看风景,我看你就好。出了事,你安心高考,我没法送你,有那一路的小雏菊陪你。陈念也给了小北不曾有过的温柔,“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陈念是小北黑夜的太阳,也是照亮小北心里的那个人。哪怕是在最后的审讯时,陈念一直咬牙没有认罪,而让小北担了罪名的行为,也难以让人心生厌恶。看起来这并不是权衡利弊之后的自我保全,而是属于少年的坚守,对承诺的坚守!不管大人们说的“公正、法律、道义……”这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对少年而言,守住彼此的承诺最重要——这是少年最纯粹的情感。
用成人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事件,用救赎的态度对对待这个案件,郑警官给我们一道光!
魏莱死了,小北认罪看不出什么破绽。可是直觉告诉郑警官这不是事实的真相,但如他的同事所讲,断案是需要讲证据的。除了内心对事件的解读,郑警官一时找不到别的证据。他了解陈念的不易,希望她平安无事。但是,面对即将结案的定局,不顾自己工作被责罚,他还是对着领导嘶吼“这样她一辈子就完了”;他欺骗陈念说小北已经被判死刑,等待陈念袒露内心,讲出实情。因为他知道,背负着对小北的愧疚,陈念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心安。只有给予陈念心灵的救赎,才能让这个善良执着的女孩子真正做到“走出来”。这救赎就是“如果是你,几年后就出来……”陈念没有念大学,小北没有坐牢……正是我们在片尾看到的,几年后,两颗一起受过伤的心,一起往前走,好美!
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莫让“不懂事”成为施暴的借口,莫以“施暴者只是个孩子”成为原谅错误的理由,莫让青春年少因妥协变得忧伤。愿每一个少年,面对欺凌,勇敢反抗。反抗很痛,但那些痛只是暂时的;屈服也痛,但那一定是更长时间的折磨。愿成年人能体谅每一份不完美的青春,呵护每一次向善向上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