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我过得浑浑噩噩,精神上又回到了之前的惰性思维,而这由此带来的焦虑、内疚、自我否定……的情绪更具破坏力。当你急切渴望成长,却觉得找不到方法时或者有了方法自己却不认为是方法,去怀疑,焦躁这些心理压力让你又开始破罐子破摔!
写作虽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但公共写作便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了。你面对着外界的阅读、评判,无论这个读者是否真的存在和人数多少。你都会有在意外界对你的评价的时候,你很容易就落入了“表现型选手”的队伍。
写作本质上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想要感动别人的前提是必得先感动自己。
我不愿为了别人的目光而去写不是出自自己本心的东西,所以我愿意放下焦躁的心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困惑、焦虑和不安。把疑惑写出来的同时,答案或许也会明了。
一个星期之前,我已坚持5:30早起33天了,期间同样经历了养成新习惯的所有该遇到的问题。而这一周我却没有了坚持的动力,我总结下来有两个直接原因,一是付费早起社群的结束。外界强制性的监督一消失,就有了懈怠。二是追剧,追剧这种事是个瘾头,明知有害却戒不掉。所以我也常有不敢看电视剧的时候,明知电视剧里都是骗人的,却拿来自欺欺人。
另外坚持早起失败的深层原因还是动机不够明确,我想要早起,需要这么做的原因有很多:想要学习、读书;有自己的独处时间;健康有益等等,但这些原因里并没有一个让我非做不可的原因。所以想要放弃也是很有可能的!
太过清闲也会滋生惰性,消减斗志。虽然我每天也有很多要做的事情,但都是一些家务琐事,这总让我觉得自己太闲了。而且闲了太长时间……
想要去学习,方向目标又不是很明确!
这个月加入了领读会,已读完两本书,但也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不喜欢这种功利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对教授的方法有怀疑等等这些都让我陷入困惑中。我想是自己方法问题,学习的态度可能也有问题。天下学问之大,万物殊途同归,自己的疑惑也只是没有深入实践的问题。像挖一口井,没有挖出水之前,疑虑总会伴随心间。对学习的一份笃信,对自己的一份笃信,我还没有。
“不焦虑别人的快慢,只专注于自己的成长。”
有目标的人,只要在自己的节奏里加速奔跑就好。
你的困惑在别人眼里可能很轻松就解决了,去看外面的世界时,更要不忘自己初心。我就是太执着于眼前的疑惑了,都不曾反省那些武林秘籍自己可否习得几个招式。
在傅盛的《认知升级三部曲》中说“不行动的认知,就是伪认知。真正的认知,必须知行合一。”自己脑中有那些认知,但还差关键的一步——自证。
从“知道”到“做到”果然是世上最长的路。差一点都觉悟不了!
人生很长,未来我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但我知道了认真打磨一个个清晰、准确且必要的概念会让我的困惑减少。行动是治愈一切精神顽疾的有效药方。
写下这些成长学习中的困惑迷茫,不是消极的抱怨,不是自我呻吟,它是对成长的记录。未来的某一天,回头看看写下的文字,或许会莞尔一笑,和现在笨拙的自己拥抱。
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困惑的时候吗?
你有哪些困惑?你是怎么解决的?
期待你能写下来,我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