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品牌粉丝撕逼哪家强?网上就数小米和华为这两冤家了。只要你在网上说一家的好与不好,总会有人说你是另外一家的粉丝酸你,说你拿了钱,为了黑而黑等。
我们都知道2016年是小米滑铁卢的一年,由于小米手机拒绝公布2016年手机销量,只是宣布了2017年营收目标为1000亿。但是根据坤鹏论数据统计,小米手机2016年出货量估计在5000万台以内,营收在600亿以内。
而华为消费者BG,也就是手机业务,大概卖出了1.39亿台手机,营收是1798亿,占到了华为全年总收入5216亿元的34.5%,华为消费者BG2016年的营收差不多都是小米2017年营收目标的一倍。那小米还有机会全面超越华为吗?现实很残酷,我觉得不可能。
一、科技企业最大的竞争壁垒是技术创新,谁能持续带给消费者惊喜的体验,谁就可能跑到最后(硬实力)
我大一的时候,我同学买了一台诺基亚N95的塞班机皇,最早支持安装APP应用的手机,我们都投以羡慕的眼光。但是最后诺基亚、黑莓为什么会死?还不是被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创新性的应用普及开来,人们被技术带来的惊喜,无情地抛弃了诺基亚和黑莓。
由于这两年苹果创新性技术的缺失,人们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期待苹果推出的新机了,今年苹果开的手布会,在网络上的热度也就维持了一天。所以,哪个手机品牌能够持续在创新性技术上超越苹果,谁就可能获得全球市场第一的位置。这就是技术无情的一面。
1)华为研发一年投入200亿美金,超过小米一年的营业额
华为最近十年在研发上的投入超过三千亿,未来每年还要投入200亿美金,这个数字在全球目前可以排到前八名。
按照最新的2016年研发投入计算排名:三星140亿美元位居第一,其次是英特尔121亿美元、谷歌(微博)120亿美元、微软119亿美元、华为110亿美元排第五,之后是苹果100亿美元。
排而小米的梦想目前只不过是2017年全部收入超过一千亿罢了,注意是收入,而非利润。换句话说,你一年的销售额,还不到人家一年的研发花的钱。如果你想要超过华为,单从这个方面来讲,都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2)能给安卓系统换心脏的就只有华为一家
安卓智能机相对苹果手机,最为人们诟病的就是使用卡顿问题,这也是很多人不使用安卓手机很重要的原因。相对于国内厂商手机,各家都宣称基于安卓的优化和定制,让自家的手机及系统更加流畅,小米有MIUI、华为有EMUI。
但是我们看到,真正能够从安卓底层手术式优化,解决安卓系统长期使用后变慢即卡顿的问题,全球手机厂商也就只有华为一家。华为为了性能优化和软件质量提升,也是下了血本。
华为EMUI软件总体的人员投入成本超过2亿美元,配套的研发硬件环境投入也是惊人的,光老化测试装置的5000万美元,集中抽调的过千名软件工程师参加“麦哈顿计划”。
Mate9实验室实测18个月老化试验数据表明,优化后的华为安卓长期使用性能已接近苹果IOS系统。软件老化测试模型和方法已经获得了欧洲著名测试公司Connect认可,双方已在安卓老化测试方向开始长期技术合作。
在这个项目完成后,华为还有大概300人在继续优化,目标是将安卓变成“抽屉式可替换”架构,争取在1-2年内和IOS系统不分上下,持续夯实竞争力。
从全面技术积累的能力上看,全世界能给安卓动手术的公司只剩下谷歌和华为了,对于安卓底层能“开刀”的专家全球应该也不超过100人,其中三分之一在谷歌,三分之一在华为。如果谷歌不“自我革命”,只有华为有能力冒险。而小米的MIUI更多的在安卓的表层创新,就像治疗皮外伤,和华为能够给安卓换心脏的技术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3)华为黑科技矩阵,是小米10年内也逾越不了的鸿沟
小米从去年开始一直鼓吹自己的黑科技,比如近段时间小米发布的MX2,就鼓吹自己的全面屏的领导者。其实这些全面屏真正的领导者还是三星,还有一个不好的消息就是,现在的千元机也开始上全面屏了,比如华为麦芒6,所以这个所谓的黑科技并不能有效地和其他竞争者形成很好的竞争壁垒。
小米之前也一直鼓吹的高通骁龙最新最好的处理器,但是这个处理器的技术并不像华为的麒麟掌握在手里,也更多的只是比别人领先使用罢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小米所有的黑科技都是“拿来主义”整合在一起,而且比别人提前发布罢了,没有自己的原创技术,也就没有自己的专利保障,所以就无法在比较讲究专利保护的西方国家发售,只能选择东南亚或者印度这些国家。这也进一步限制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华为更加强调的是“黑科技矩阵”,而不只是单讲一点。由于华为终端的核心研发背靠着华为集团基础研发大平台,具有长期技术积累。比如:终端测试实验室有9类23个,7000余台高精尖设备,280项测试能力世界领先,2项国内唯一,这些内容很多都是2012实验室长期技术积累的结果。集团的加持保证了华为手机底层的材料、通讯、品质、用户体验的国际领先性,但为此终端也需要在内部结算每年支付集团大平台几亿研发费用。
华为首款人工智能移动计算平台麒麟970
在应用层面上,华为还有“黑科技小组创新”。比如最近发布的麒麟970,全球第一款手机芯片集成了AI技术,比小米所谓的全面屏黑科技不知道高去哪里了。而且这个芯片也已经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想想当年我用的麒麟K3V2就头疼),也完全能够摆脱高通的限制。这个芯片是华为10年磨一剑的杰作,前后经历了快十五年,据说两三代华为人为此奋斗坚守,这个也是小米彭拜芯片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
徕卡监事会主席安德鲁·考夫曼和华为总裁任正非一同签署联合设立实验室
比如很多手机都很注重拍照功能,华为虽然徕卡的拍照技术研发虽然只有2年多的应用,但是已经规划了未来5年在德国徕卡合作实验室的深度规划。 “黑科技开发”则更加显性一些,顾名思义就是持续跟进某项技术的研究和商业化,比如石墨烯电池研发,比如把金融级芯片解决方案做手机里了,芯片有安全能力之后:替代U盾、车钥匙、门禁、电子身份证等。
“黑科技应用“则是华为体系对标外部“黑科技”的主要形态,都是用户容易感知的功能,比如:“安全支付”、“手机找回”、“多角度录音”等,每一个功能在华为手机都有一个20-30人的小组来承担,这样的小组一共130多个。
可见,华为终端的“黑科技矩阵”是底层研究加应用的饱和式研发,全世界拥有这样大手笔投入的公司只有华为和苹果,一般的中国公司不太愿意把钱花在不容易被感知,不好宣传加分的地方。而这背后也是华为研发投入位列中国公司首位的根本逻辑。所以这些都是小米无法超越的。
二、品牌的溢价能力,决定了你在行业中的地位(软实力)
在服装行业,80、90后可能都知道凡客和美特使邦威。“Meters bonwe”标牌的衣服,一度是代表前沿潮流的“名牌”;创立于 2007 年的凡客,最开始是模仿网络直销服装品牌 PPG,主打物美价廉的基本款,被雷军看好的凡客诚品,曾经也是电商界的扛把子。
随着消费升级和HM、Zara等国际服装品牌的进入,特别是90后自主审美意识觉醒,大多数人都抛弃了这两个品牌的衣服,三四线城市的男性青年消费者也转投入了TRENDIANO、GXG等更高端品牌。现在凡客也已经走下神坛;美邦去年巨亏,始人周成建向董事会申请辞去董事长、董事及总裁职务。
这个数据和之前微博公布的数据基本一致,很少有别的品牌的用户换小米手机
当你无法满足用户的消费升级时,用户就会无情的抛弃你。之前是服装市场,现在是手机市场,今后就会是汽车市场。而我们在小米整个系列中看不到品牌高端化的成功迹象,在广大用户心里,小米就是代表着屌丝品牌手机。所以,很多人有了钱以后就会马上更换其他品牌手机,特别是使用了苹果手机的,就再也用不回小米手机了。
在这一波消费升级中,小米在去年也可以说是陨落的一年,整个销量暴跌,今年就连最出名的小米mix,月出货也只有2万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停滞,甚至还有倒退现象,小米今年的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国内市场乐视的推出,让出了近2000万台的市场,另一个就是红米的全球化铺货,在印度实现了几百万台的销量。
小米目前在国内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进入存量市场。红米铺货作为小米手机领域前进的最大动力,我们不知道再等一两年到换机潮,目前使用小米手机的用户有钱了以后,还有多少人还会使用小米?
小米用户换华为的反而最多
我们反而看到华为,主打的MTAE系列高端机已经可以和苹果、三星旗舰机PK了,荣耀已经踢掉所谓小米互联网手机品牌领导者的地位了。而且华为成功打造了高端、中端和低端系列的手机,完全能够给用户消费升级的选择,把用户维护在自己的品牌里面。
很多品牌的手机都会换成华为或者荣耀
我之前读书的时候就是使用荣耀手机的,等工作了以后就直接升级了华为MATE手机。华为估计2021 年前超过苹果和三星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目前华为的市场份额估计将达到 10.7%,越来越逼近苹果的 11.4%,而 Strategy Analytics 的数据显示,三星继续以 22.1% 的市场份额引领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的收入60%来自于海外市场,是一个全球化非常好的公司。
小米成也价格,败也价格。人家努力做耐克、阿迪达斯,你做的还是回力,就会严重制约小米的品牌溢价。早期风口来临时,抢占市场时低价格是优势,等后期市场成熟了,比拼的是品牌、技术和渠道的积累时,价格就会变成劣势。
你认为小米还能够全面超越华为吗,小米又会不会是下一个凡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