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立冬,“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却丝毫没有冬的气息,天气晴好,阳光灿烂得如同初秋,温度依然有二十多度,儿子依旧穿短袖。
有人说立冬要吃饺子,我咋记得是冬至要吃饺子呢。其实对于什么日子吃饺子这类说法,皖南人民是没有的。我们家只种稻子,小时候面食那可是新鲜玩意儿。生娃送月子礼是面条,结婚嫁女儿送面条;平常日子也只有在感冒食欲不振时母亲会煮上几根挂面,放点腌菜辣椒粉,辣辣的好发汗;再不就是晚上实在没有菜了,母亲会煮上一碗面做菜。
犹记得第一次吃馄饨,那是93年,外婆去世的那一天,我因伤心在学校的大通铺上摔下来,右手肩胛骨骨折并骨裂。父亲带我去中医院看病,中午在医院门口的小摊上给我下了一碗馄饨。那一碗飘着猪油的馄饨成了记忆里最美的味道。
儿子出生后,小家伙喜欢面食。学着蒸包子馒头,包饺子馄饨,做各种饼,只是怎么也吃不出那碗馄饨的味儿。
既然,下午没事,那就包饺子吧,管他立冬是否要吃饺子。
午睡起来,把上午洗净的韭菜切成末,摘下来的水芹叶子、胡萝卜、泡发的木耳通通切碎,炒了十多个鸡蛋的桂花蛋。所有的食材放在一起,然后调味儿。
以往包饺子图省事,总是买饺子皮,这一次决定自己擀皮。按照百度来的方法,面里面加少许盐,凉水和面;因擀饺子皮面和得较硬,先揉成团,醒十分钟,然后在揉成光滑的面团;再醒二十分钟,分成面剂子,擀成饺子皮。第一次做,不太成功,饺子皮擀得太大;而且擀面杖使用不顺手,饺子皮擀不圆,各种形状的都有,好在不影响口感。
包好,煮了一锅,儿子和丁博鑫夸赞好吃;另外还煎了一锅锅贴,以前总是依赖电饼铛这次用平底锅煎出来的也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