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通过对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研究总结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今年夏天参加侄子班里组织的户外活动,其中的几个场景让我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场景一: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白水县,是著名的“四圣”故里,侄子所在的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第一站就是有着“造碗始祖”称号的雷公庙。一群人浩浩荡荡的进入雷公庙中,孩子们显得异常兴奋和新奇,一双双眼睛放出探索的目光。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雷公造碗的旧址,讲解员向孩子们讲述了雷公造碗的整个过程,并带着孩子们逐一观看整个造碗所用的工具和材料。
孩子们一边听,一边七嘴八舌地问着各种问题,从黏土的选择到制碗用的磨具,再到怎么烧制。孩子们在手工作坊里面,亲手感受着这些材料和工具,甚至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始动手自己做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品。
中午休息的时候,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一片空地上,每个人都拿出自己准备食物,原地就餐休息。只见孩子们自发的把自己的食物分享给身边的同学,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准备的食物怎么来的,好不好吃之类的话。
就餐完,老师让孩子们自己把身边的垃圾清理干净,要爱护环境。于是,所有人都开始整理自己的包,收拾垃圾,有几个孩子自觉的把自己准备的垃圾袋拿出来,走到每一个同学身边,替其他同学收走垃圾。
做完这一切,一群人又浩浩荡荡的出发了,朝着下一个目的地出发。
下午,孩子们坐大巴来到县城仅有得一座湖边,很多孩子可能从出生都没见过湖,毕竟黄土高坡本来水源就少。一下车所有人都发出惊叹的声音,随着老师的指挥,虽兴奋但也有序得走向老师指定的地点。
这三个场景的每一个身影都是源自孩子们最真实的反应,也让我想起了那句名言:
孩子对知识的学习不止在学堂
在雷公庙中,孩子们对日常用的碗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对整个制作过程和用材也有了亲身体验。亲自感受着一只碗从自己手中做出来的喜悦不仅是成就感,还有对知识掌握的满足感,
“亲知”就是亲身经历获取的知识,是在经历之后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加熟练的掌握知识。比如:黏土在哪里运过来的?为什么黏土才能做碗?为什么碗的形状是这样的?有关造碗的故事是怎样的?
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有充足的知识做储备,提出问题证明孩子们学会了思考,亲手制作说明孩子正在将知识运用到现实当中。
在休息用餐时,或者在湖边建造城堡时,总会有孩子认真观察着身边的一切,并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反应。
把自己的食物分享给同学,是孩子在探索分享的力量,在建造城堡时各司其职,是孩子在探索合作的力量。这些看似一些微不足道的时候,正是孩子们学习的过程,是对自己所掌握的东西进一步探索的过程。
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探索着每个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着那些对于孩子来说陌生的东西。
但是,平时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往往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传授,接收来自家长的经验,只需要孩子们知道怎么就行了,把孩子天生的探索欲望一点点的屏蔽掉。只有通过亲身经历的知识,才能是最容易被孩子掌握的。
激发孩子的求知欲,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每个人从出生就处在各种各样的环境当中,不论是家庭环境还是校园环境,都是孩子每天都要存在的空间。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创造对孩子有利的环境能够有效的帮助孩子获取知识,影响孩子的求知欲。
户外环境不同于特定的课堂环境,少了桌椅和书本的束缚,没有了学习任务的压力,孩子们更能释放自己本能的探索欲望。
户外的一切都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甚至是一堆普通的沙子,也能激起孩子的求知欲。在草木中寻找自己熟悉的植物、观察从未见过的昆虫、攀登一座大山、用沙子堆砌一座城堡,都是最自然的一种探索。
少了任务指向型的束缚,孩子可以凭借自己的欲望探索一切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增加孩子的知识,还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甚至延伸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充满探索的环境是基于孩子的“游戏性”,通过亲身经历掌握更丰富的知识,才能知道自己最擅长的、最想要的是什么,给了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的判断力。
最近看到一个课堂上,老师用亲手折的纸飞机向孩子们展示有关气流的知识,每个孩子都睁大眼睛观察着,对纸飞机悬浮在空中的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很多孩子都自己动手折纸飞机,实践着课堂讲述的知识。
孩子所处的环境应该是可以促进求知欲的场所,将孩子天生的求知欲彻底激发出来,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不论在校园环境还是家庭环境,都应该人为的创造适应孩子“游戏力”的环境,通过对孩子感官的刺激,激发对知识的兴趣。亲自动手实践,才能让孩子真正深刻的掌握知识。
家庭环境是孩子在出生后接触时间最长的环境,也是最初的认知能力发源的地方,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性格和各种能力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孩子的求知欲发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当下的社会环境迫使很多家庭出现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代为照顾的社会现象。
每代人的教育理念都不相同,加上孩子对父爱和母爱的需求,会导致孩子的注意力分散到对亲子感情的渴望和对自己家庭的怀疑上面。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和成长,最渴望的是得到父母的赞赏和鼓励。
可以说,父母在孩子的求知道路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父母的赞赏让孩子更加勇敢;孩子自己画了一幅画,父母高兴地说孩子真棒,能让孩子更卖力地学习画画。
放下父母的权威身份,蹲下来站在孩子的立场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良好的求职环境需要父母用心对待。
我是90后静儿妈咪,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在不断探索更加适合孩子教育、培养的路上一直在前进。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收藏,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