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叶丽雅 叶丽雅 前天
这个周末我骑自行车,W哥骑滑板车,我们一起驱车5.7公里去舅舅家小住了一晚。原定的日程自然是废了,但是也难得见了彼此居家隔离中的舅舅和爷爷奶奶,各种开心。
但也不小心出现了远隔相当一段日子的家庭教育问题:每当W哥不爽表现恶劣的时候,我习惯讲道理,不行则转换阵地换话题,再慢慢拉回原话题。但有舅舅和父母在,一个怒,“跟小孩讲道理有什么用!”一个暴跳如雷,“说什么说,揍一顿!”这时候我的压力可想而知~家里两位男性“家长”对我发号施令了
好在最近1个多月的相处,我已经了然,对骂、揍都不顶事,该做的一样少不了,强抗着不被带“歪”——先讲道理,不行就用一招“朝三暮四”,不论朝三还是朝四,一天是七,最终完成任务就行,何必跟在情绪脾气头上的人争个明细?!
正好今天开始心理学第一课,学到“情绪淹没”一词,具体指每分钟心跳比安静时期超过10次,或以上,这时候,“情绪淹没”方会被情绪所淹没,不能与之说理,不能进行任何思考。
作为父母,此时只能等待,待其情绪过去,待其恢复思考能力。
而防范于未然的一个重要方案,就是在其情绪未臻淹没的前期,和孩子一起讨论各种好的、不好的情绪,帮助孩子将情绪表述出来,“把孩子情绪包裹在语言中,使其看起来易理解、可管理。”
听到这个词的一刻,我脑门的天线就竖起来了,完全可以直接对号入座W哥。
于是,在今天中午的读书过程中,W哥脾气刚一上来,我就站起来,表示肚子疼要喝水,继而把他从争执现场带到我房间。待到他情绪略略平复,开始跟他聊起“挫败感”:他很容易在一些小事上被挫败感包围,继而畏难,继而为极小之事争执,情绪淹没。
神奇的是,他好像真的忽然听懂了,本来坚持不练习直接开始做喜马拉雅节目,在我说完之后,我在看书,他则开始一边认真读一边问我文章中各种细节,把这篇原来只会背的书认认真真读了2遍,录制节目的时候,对一些小细节自己也格外重视。
我都高兴地想要骂人了~喜极而泣~
不过,估摸着明日未必如此顺利,对小朋友而言,今日奏效的明日不一定可以,还是继续谨慎对待次日。
而收效如此迅速的心理学课程,马上快马加鞭学起来。
每日读书
周末《资治通鉴》终于读到桓温挂了,但是离隋还老远
今日上了课,没额外读书,倒是给W哥加的汉字课上一起讨论的武器,从书架上找出《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一起读了“刀劈六合”、“剑扫八荒”,看了古代人怎么持刀剑,研究了匕首正反握到底哪个更好着力。
一边跟W哥笑:“你妈是个奇葩,什么书都有。”
找书的时候顺道翻到我小时候练的字帖,于是W哥写字的时候,我也抄了两阙词。抄《满江红》的时候忍不住哼起罗文的《满江红》。小时候老爸教过我们唱《满江红》,但看过黄日华版《射雕》,忍不住更喜欢罗文版本的《满江红》,更为慷慨激昂。遂设为BGM,一边哼一边写,倒也有趣。
满江红罗文 - 罗文 纪念全集 Vol.10: 电视主题曲专辑
关于作者:70后的身80后的心90后的率性恣意。
做过媒体、投资、咨询,是创新方法论的爱好者,商业世界的观察者,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图书2019年度最佳作者。然而,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于是,辞职在家,天天陪娃,日读一书,先还上前几年欠娃和父母的债。其他的,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