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质书
《目送》一书有点儿尾巴一直没看完。考虑旅途路遥遥,临行前整理背包时装进这本书。
翻到《慢看》
哦,“没事干”是件可怕的事!
唉,“没事干”真好!
奥,“没事干”不管你感觉“可怕”还是“好”,要看你前面走过的路,当下正在走的路,以及未来要走的路。
我扭头望向窗外的树木、田地、房屋、天空。
……
想对女儿说,长途中,动车上,一个人,携一本纸质书看,偶尔望向窗外风景,真的挺舒服!但妈妈只是依个人感受建议,你自己体验了,觉得舒服,才算真的舒服。
(二)肩~负~
不记得哪一站,快到站时,一40岁左右的妈妈起身向行李架,费劲地在将一重重的大行李箱脱下架。大约十五、六岁高高个子的儿子刚站起身想帮妈妈搭把手,妈妈赶紧说:“还有一会儿到站呢,你再坐会儿。”然后孩子退回重又坐到座位上。
不禁,我想起了去年见到的一对母子。儿子大概上一年级,不记得前面的情景了,只记得那胖胖的小男孩,自然而然地拿过妈妈手里的书包背到肩上。这情状妈妈很惊喜,兴奋地夸赞到:“儿子,你真棒!”
我正纳闷儿,升起一种想法,就听男孩憨憨地纳闷儿问:“妈妈,你为什么要夸我“真棒”呢?”
哎,这回我很吃惊了,更很惊喜孩子能有如此疑问!
只听妈妈依然还在开心地回答:“因为你背书包呀!”
“我背书包就“真棒”了吗?”男孩依然纳闷儿不解。
是啊,背了书包就“真棒”了吗?这可是孩子力所能及且本就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呀!在孩子心中“真棒”那可是很高层次的夸赞呢!
唉,中国式的妈妈们呀!你未来想让孩子扛起什么呢?这样到未来孩子又能扛起什么呢?
(三)雨中
这个暑期女儿因有考试不回家。现在的孩子读大学可真不容易,女儿说读大学像又读一个高中,从早到晚地忙,一个又一个地考。读了研更忙。心疼女儿一个人在外拼搏学业。之前每次去看她,女儿都不放心,担心我坐不对地铁走蒙圈。每次从出发就开始一路跟踪问询,抵达前,女儿会老早发来去学校的地铁详细图。去一趟,既会耽误她时间又会添她累,于是这次选择不告前行。
出高铁站——进地铁站——百度去学校的路线——乘坐地铁。好像真的有点儿不够省心,疲劳之间只眯一眼,得,坐过站了。
折回一站,继续前行。
出地铁站,对面就是女儿学校。天正下雨,雨很大。斑马线等绿灯时,看到骑电动车胖胖的外卖哥,没有任何防雨工具,裸浇在雨中,全身湿透,背心整个贴裹在身上,但在雨线中却全然没事儿一样,无碍无阻地前行。 一个,又一个。
(四)校园里
快吃晚饭时,女儿看到未接来电,离开教室来校门接我。素颜简装,依旧清新小女生版,脸上似乎还浸着学习的状态。
一见到我一串惊奇:
“怎么突然来了呢?怎么不告诉一声呢?”
“家里那边下雨吗?这大雨天竟还备了鞋子和雨伞!”
“竟能自己一路找到学校!厉害了呀!”
轮到妈妈惊奇了:
“嗯?”
“哦。”
妈妈在心里告诉你:“妈妈虽已不再年轻,虽肩膀柔弱,但还可以为你扛,虽手瘦弱,但还可以牵你手。”
约上在校的舍友,出去吃女儿爱吃的火锅。
住校内招待所,第一次看她研究生的生活。宿舍很小,很挤,长六步,宽三步。四个孩子一室。两张上下铺的床,四个细高的衣柜,四张带书架的单人写字台。四张床每张床床头床尾都安装小书架,上面摆得满满的。每张床床边里外都挂着一、两串衣服。整个宿舍只一条一步宽的空地儿,真真儿——蜗居。
第一次切身体验而后特别强烈地理解女儿为什么每次假期特别开心回到宽敞明亮的家,无论到家有多晚都要第一件事先冲澡。 现在深深地想到,她冲了澡后,躺在自己2m*1•8m的大床上,该有多么的放松、快乐、舒坦与惬意啊!
早起坐校园休闲凳上,看来来往往的学生。孩子们几乎都是素颜简装,没有嬉笑,追逐,打闹的,脸上似乎都淡定地写着“求学”“未来”。
读书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