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黄帝内经》原文,参考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以及徐文兵、梁冬《黄帝内经说什么》,进行整理。
原文: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曲黎敏老师讲解: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以称之为是十六字箴言,如果能做到,人就没有病。结合前段来讲,你若不虚,则邪气无法伤你,若是体虚,就会处处见邪气。贼风也要分什么时候刮的什么风,对人体伤害有多大,这部分内容在《灵枢》中有所讲解,要避风就要了解风,才能“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的无欲无求,也就会气定神闲,精气神充足,才能外表从容。而邪气入内,在五脏就是“烦”,在四肢就是“躁”。守住阴精阳神,使“精无妄伤,神无妄动”,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做到前段说的“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就可以不得病了。
徐文兵和梁冬老师讲解:
“虚邪”虽然无法肉眼可见,却是一种物质推动物质运动的一种能量,与天地变化有密切关系。“贼风”是指当人的精神或意识放松的时候,风对人的伤害是最大的。因为此时保卫身体的力量或着能量,即“卫气”,是回到体内的,身体最虚弱,所以“贼风”就会影响身体。而这“虚邪贼风”应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适度回避,这叫做“有时”。“恬淡虚无”就是告诉人不要有那么多欲望,从而“真气”会固敛体内。我们将身体的“精”都固守于体内,有怎么会生病呢?
个人的东拉西扯:
读明白了这段,就明白了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舒服,而初期却在西医那里诊断不出来。等我们到医院诊断出来了,往往这个病已经需要动手术,或者需要回家吃药静养了。《内经》在开篇就已告诫我们,人不要太多欲求,不要生妄念,“恬淡虚无”是养生之本。恐怕大家又要问,《内经》说的不是“恬淡虚无”可以不生病吗?怎么就扯到养生去了?那我就要反问了,养生养的是什么?不就是让自己少生病、不生病,身体康健,才能长命百岁吗?
就拿足跟痛来说,我们身边好多人都有足跟痛,老人多见,年轻人其实也不少见。老年人的足跟痛其实挺好治疗的。一个网球放在脚底板,使劲儿的踩住了来回滚。滚着网球时,那疼得绝对是酸爽至极啊!可是滚完之后,就会好很多,连续数日,足跟就不会痛了。这原理特简单,就是用网球给脚底板做个足底按摩,无关于穴位,仅仅是将紧张的足底筋膜按摩松了,对于足跟骨的牵拉变小了,足跟痛自然就好了。好多人问我,我们每天晚上泡脚,还用中药泡,怎么还会因为足底筋膜紧张牵拉的足跟痛呢?我说,这道理挺简单的,脚底板经过热水放松了,但是你还要下地走路啊,至少要去倒水吧,一热一冷,即便你自己感觉不到,脚底板是能感觉到的,瞬间就足底筋膜就紧回去了。所以,烫完脚,你踩地还是疼。那踩完网球怎么就不疼了?踩网球时,你的脚不是在那里歇着,是跟着一块用劲儿呢!肌肉一使劲儿,血液循环就增加,脚底的内在肌肉会更好,能够护卫你的脚底板。而且你使劲儿踩完网球了,是不会光着脚踩地到处走,而是小心翼翼的找双软底鞋穿上才再走路。为什么?因为你怕疼啊!可是走一段时间之后,脚底板又紧了,那就还得踩网球按摩。
那怎么样才能让足底筋膜不紧张呢?首先就是别受风,就我们今天说的“贼风”,好多老人都特别在意脖子,不在意脚踝,脚踝和小腿保暖,才能应对足底筋膜不紧张;其次是走路要脚跟踩实,如果只用脚尖用力踩地走路,那么小腿肌肉会用力过度而紧张,小腿肌肉的筋膜连接到脚底板,所以小腿肌肉紧张会导致足跟痛;第三,就是不要盲目的多走路。现在的人们都认为走路就是锻炼,其实不完全正确。走路要全足贴地,腿部均衡用力,一味的快走,增加了小腿肌肉的使用,导致肌肉筋膜紧张,足跟痛的发生就多了。而很多老人其实不是快走,但是为了买到便宜的东西,走几个菜市场,那脚底板不疼才怪。而为什么走那么多路,就是为了便宜,这也是欲求。如果吃不了多少、喝不了多少,所谓的贵其实也没多少,想明白了,不走太多的地方,也就不会有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会“恬惔虚无”,才能“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