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团课教练,一个不着急挣私教钱的团课教练,好多人都说我“不正常”,放着乌央乌央且收入不菲的私教费不挣,偏偏搞什么团课研发,课时费低不说,很多时候还不被认可,甚至质疑你“脑子”有问题,对于此,用最近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话回应再合适不过:正不正常不重要,有没有兴趣才最重要。
说到兴趣二字,不瞒你说我也是模模糊糊的。扪心自问后,我猜大概是当年杠铃操初级培训落败以及燃脂有氧课考核屡屡受挫的惨痛经历在作祟吧!没办法,我就是这么心胸狭窄,过不去就是过不去,暂且就把原因归结于此,反正对别人来说也没那么重要,呵呵!
最近还有两次试课经历,何为试课呢?很简单,教练把自己编写的团课在考核者面前展示,考核者一般由老板、店长和其他教练构成,完毕后反馈体验给展示者。尽管,两次的反馈截然不同,一个让我心如死灰,一个让我面子足足,但一直压在心里的疑问还是第一时间浮现出来,这是本篇文字存在的原因,也是想为自己未来的团课研发工作屡屡思路,毕竟,这是我的兴趣所在,哈哈!
排名第一的疑问:
*教练,你能代表会员发言吗?
大家都知道,团课,也就是团体训练课,会员的体验感是放在第一位被考虑的,这在所有团体训练课的培训中都会被反复提到,那么,如果展示对象是行内资深人士,也就是经验丰富的教练,他们的反馈意见该照单全收吗?
先举个例子:
去年11月,我那时辅助Mars做平衡木臀腿2.0课程研发,六首音乐对应六组训练动作,前五个都设计和梳理问题完毕,最后卡在第六首音乐,起码纠结一周,这是一首探戈节奏的音乐,对于不擅长舞蹈的我们来说,匹配动作难度不小,最后考虑到老师始终想在平衡术上使用这首探戈音乐,我们还是使劲的把它编排出来了,当时负责平衡木臀腿1.0团课的教练对这个动作很是为难,但迫于旧版本用太久、会员倦怠感十足,最后还是表示愿意试试,我也算长舒了一口气。试课当天,我全程在旁观察,因为爱人碰巧参与了练习,所以获得了比较真实的反馈。出乎意料,最后一个小节,也就是探戈这首音乐的编排,是她最喜欢的一小节,因为其他动作都是幅度很小或者难度很大的静态动作,反而是这一小节,让她有释放感,并且找到一点乐趣。
这个例子也许并不是很有说服力,毕竟我们没有收集全部试课人员的反馈,但最起码,这是一个很真实的体验,也是一部分会员的需求,教练为难和不过关的设计,反而是会员的乐趣所在,而教练认为没有问题的设计,会员却认为毫无乐趣,想到这一点,是在觉得在团课研发路上,任重而道远。
说回标题,做为教练的你,可以替客户发言吗?
目前,我还没有参加过面向会员的试课经历,因为工作室负责人几乎都认为没有通过内测的课程是不能展示给会员的,对于这一点,我感到十分遗憾,因为很可能你费尽心思按照反馈者(教练及工作室管理者)修改的团课,根本不是会员想要的团课,那也许是教练们想要的团课,又或者是管理者们想看到的团课。
你也许会说,这些需求很不同吗?是的,是非常不同。
再举个例子:
还是去年,大概4月份,我在RFit做燃脂有氧训练团课的编写,当时考虑到静态课程工作室的会员对有氧训练的抵触程度较高,所以我以动作简单、幅度小频率高为设计原则,编写出了团课的初稿,第一次展示后,我的教练同事(瑜伽和普拉提团课经验丰富)都认为动作太简单,有些动作甚至没有训练价值(当然我并不这样认为),如果说大家给出的意见是基于理解和认同燃脂有氧训练,针对编排提出意见,我觉得比较好接受,但是拿另一个不同训练目标的课程动作,比如瑜伽,比如普拉提,来和这个有氧训练课的动作相比较,做结论,我的确难以接受。因为那时我是一个行业新人,自然也没有反驳的资本,所以就虚心接受不同的声音,去修改我的课程内容,增加了我觉得突兀的动作,减少了我认可的动作,但其实那个版本我正式排课后只用了三次就彻底换回我的idea了,因为,真的会员体验感太差了,我在她们脸上看到了迷茫,真的。
以上例子说明什么?我们暂且抛开教练想要的团课是不是会员想要的团课这一点不说,但是教练先入为主这个点,就已经让团课设计者头痛啦!尤其这个教练的专业是与你设计的课程板块遥远,你就知道厉害了,她们问出的问题你真心接不住。
讲到此,最后再举个例子:
先说一下,最后这个例子发生后,我对上一个例子中的人和事瞬间和解。
不知是出于私心还是情怀,在划船工作室人事大变动的背景下,我还是争取到了研发和改进平衡木课程的主动权,者对于一个兼职身份的教练来说,本来就是一件不自量力和不要脸的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课程测试那日的反馈让我心如死灰,就是文章开头的那个“心如死灰”,是的,活该。
说说平衡木这个课程吧!昨晚还梦到了它的设计者Mars,也许是最近已起心动念要终结这份兼职工作了吧,频频梦到Mars,最该死的是他在梦里也不给我准确信息,他到底是希望我走呢还是希望我留呢,尽管我知道,他已经不会回来了。平衡木臀腿1.0是个老爷们设计的,说到不懂舞蹈,他比我们女教练更不如,但也许他有一位舞蹈专业的太太吧,所以这个课程就诞生了。不知是不是我当时太想进入这个团队,总之我第一次上这节团课的时候就爱上它了,以至于后来听说我可以配合老师研发它我激动到不行。所以,在短暂的平衡木课程研发工作阶段,我是雀跃不止的,即便第一版腰腹核心没有通过,我都丝毫没有失去信心,在准备第二版的过程中我专门阅读了产品研发的书,这一点足以证明。
扯得有点远,说回正题。对于平衡木这个课程,我们有个基本定位:划船课的周边产品,偏静态风格。所以在我争取到重新编写臀腿2.0这个机会后,出于各方面考虑我们没有做大幅度修改,只是更新了音乐和对应的训练动作。针对上一版会员和教练反馈的问题,一一做了调整,并且加入了整体课程情绪的编排,等等细节是有设计理念的。很可惜的是,负责人没有感受到这些,她的意见更多集中在动作强度不够(和瑜伽普拉提教练的观点很像,尽管她们的板块很不同),以及教学口令太静态课程(设计燃脂有氧训练课时,被嫌弃口令太简单),最后给出的几点建议让心如死灰的我,笃定我活该死如死灰:为什么一定要在木头上做动作?可以试试两根木头的动作?这一节课能燃烧一百多大卡就不错了,,,好吧!鉴于您是体育生出身并且专业是力量训练,我就原谅你了。
好了,例子就举到这里,答案其实已经显而易见。
做为团课的设计者,因为经验尚浅,或者只是一时兴起,在设计团课初稿时,可能对于会员需求的考虑是欠缺的,但这并不影响你去做这件事,毕竟能力是在不断的创作和反馈中慢慢提升起来的。但是,如果这个反馈的声音来源出了问题,那️又谈何能力的提升呢?根本就是浪费生命嘛!不是说设计者的理念不可撼动,但最起码大家沟通的频道得是同一个吧,最起码你得把自己切换成会员才能有资格谈反馈吧!如果这两个点,一个都不中,那我只能下一个结论:你没有资格替会员发言,也没有资格指指点点,因为你不专业。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