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北方,感到海南岛离自己很远。基本上是国土的最南端。到过不少沿海省份、沿海城市,但整个儿“浸”在海中的省份还没得去。去海南岛,满足了这种愿望。
从北到南,越过整个大陆,跨过琼州海峡,凤凰机场到了。三亚在海南岛的南端。北方苦寒,一到了三亚的海边,海浪、沙滩、椰林在温热的空气中呈现在眼前。炎凉不同,海陆切换,风土有别。
脱鞋、卷裤走近海的边缘,初时觉得有些寒凉,一会儿就温热了。任凭海浪裹袭,大浪扑来,人是站不稳的。在海中人的步履是艰难的。张开双臂,深呼吸,满是海的气息。有的在浪涛里搏击,这才是真正的游泳,在游泳馆里,只能说是戏水。海风吹来,不时有一股巨浪涌来,对于风浪才会建立起真切的认识。望向远方,海天相接处,不知道究竟有多远。
倒在沙滩上,望天空,白云在移动,在蓝蓝的天幕上,犹如羊群在草原上倒场,也像骏马奔腾,更似海浪——不然怎会说云海呢?躺到日落时分,起坐,看太阳一点点隐没在海平面下。夕阳西下几时回?
说,有一位画家,一天站在夕阳下独立,独自泪流满面,别人不解——他是被这大自然的壮丽景象感动了。我,不是艺术家,自没有那般锐敏灵慧。但如此用心地感受观察天象自然倒是极少的。人应抽点时间,经常抬头望望天,地上的烦恼易于消散。看大海也一样,易于开阔心胸——扰攘人事不过一滴水。
晚上,就在三亚湾的海边喝酒,一条鱼,半瓢椰子汁,席地而坐,人不多,不说话,抽烟。烟火点点,疑是渔火。听海浪声声,不是,其实是海的呼吸,深沉、动静大、气势磅礴。这时不用顾及衣冠形貌,物我相忘,像是渔民,应似樵夫,农夫牧人不拘。耕种、采集、捕捞、伐刈之余,一杯酒,惯看秋月春风,没有什么不可释怀的。
乘帆船出海,飘飘摇摇,一俯一仰,这是闹着玩儿的。听开船人说,渔民出海捕鱼,在近海往往所获不大,要捕获名贵的渔获,要到远海、深海,一出海说不定走多少时日,带足了吃喝,等待、打探、搜寻。家人是异常惦念的。我以前在舟山渔场看到好多人爱祈祷,磕头拱手很是虔诚,曾轻率地批判为迷信。听了此说,觉得这是人之常情。海边的人,也十分注重和家人的团聚。风平浪静,只是人的主观愿望,大海上哪来那么多的平静。捕获有风险存焉。生悯渔心。
潜水船沉潜到海的深处,可以看到成群的鱼、贝类、珊瑚礁,海底的世界十分热闹,蕴藏丰厚,可以养活众多的人口。在餐桌上,听闻一尾深海鱼价格不菲,常常抱怨商家不仁,如此看来,说贵也不贵。有些物事非经历,不知情理。
就在海边的大排档吃海鲜,品种多得数不过来,只选几样虾蟹,白灼、辣炒,与故乡牧区的铁锅炖羊肉自是不同的体验。海风吹在脸上,耳边听得见涛声,抬眼即可看到椰林,上面椰果累累,椰风海韵,名不虚传。
在蜈支洲岛,有观日岩、情人桥、金龟探海、观海长廊等景点,各种游乐设施,供人消遣。情人桥,是贺岁片《私人定制》的重要拍摄地,有人向往,也有不在意的。还有一座情人岛,说是人们为了纪念一对因相恋而被恼怒的龙王变成石头的痴情恋人而起名的。实际上,就是两块静静相望的巨石。这故事也可姑妄听之。心想,龙王断不应为此事。
到了南海观音参观,远见一尊超大的观音矗立在海中。面相慈悲,衣袂飘然,浮在海上,欲度众生摆脱苦厄。
据介绍,像高一百八十米,系钛合金材料敬造。此前,无锡灵山大佛高八十米,被誉为“神州第一大佛”。南海观音建成,纪录刷新。听说比自由女神像还要高出许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务院宗教局和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兴建三亚南山寺,并在寺前塑此圣像。观音一体三尊,三面分别手持莲花、经书、佛珠,脚踏一百零八瓣莲花宝座。莲花宝座下是金刚宝座,金刚宝坐下是圆通宝殿,一万多平米。金刚宝座有普济桥与陆岸相连,桥很长。我猜度,要你费点脚力才能近前观瞻朝拜——像遭人诟病的某地政府的台阶一样,让人费力登攀,才能显现“威仪”。观音广场占地六万平米,整个“观音净苑”达三十万平米之巨。一位法师说,南海观音全球首屈一指,是整个佛教界的骄傲。
观音菩萨在佛教里代表慈悲,其职任主要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协助阿弥陀佛接度往生,在现世是助力释迦牟尼佛推行教化的。——是助手了。观音能现众多妙容,所说神咒能使众生无畏。有一修行者,曾对一位党员说过,他是看到过佛的妙容的。并说,我知道你们是唯物主义者,可我骗你们干什么。
来此朝拜者,人山人海,人山人海。据一位居士讲,三亚经常有南海台风登陆,自从观音建成后,台风再也没有登陆。飞机每隔几分钟会在观音上空盘旋三圈再飞走。有的说,凤凰机场是中国最南端的机场,距观音一二十公里,为了安全降落,选择在此调整飞行方向和降落路线,一让人们看观音,再者藉此宣传三亚。
我不信佛。但看到如此之众驱奉,鞠躬如也、磕头如捣蒜,香火弥漫,在此强大“威压”下,烧一炷香,祈求保佑安好。不过,有人说,拜佛,只是通过祈祷寻求一种正能量,笃定实行。这,大概是好的。我思想,古代统治者,在治世的手段上,除了法律、道德之外,多一种佛的力量,又有何不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天涯海角。不是真的天涯海角,是三亚的一个景点,在三亚市天涯区天涯镇。一堆巨石,不知是人工装点的,还是海水千百年淘洗裸露出来的。这个景点背负马岭山,面对大海。止有几处题刻,一块上题有“天涯”,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题,另不远处一块上刻有“海角”,民国琼崖守备司令王毅题。上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总题“天涯海角游览区”。有古今文墨留存,增加了这处景点的典重。
有说法,官员忌讳来这里行旅,意谓到此做官就到了尽头。古时,州官亦大矣。郭老官自在古时州官以上,到此一游,并无大碍。不过,中国过去有四大流放地,东北、云南、新疆,也包括海南。海南流放人士最为著名的是“五公”(李德裕、李钢、赵鼎、李光、胡铨),还有一位大人物是苏东坡。——“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儋州在海南。人所避忌,也是有的。此外,还有“进步石”、“财富石”“爱情石”诸石,想是后来当代人发展旅游业的创意。但有人信。附近有“南天一柱”、“鹿回头”等景点,皆未往。
想起李叔同的歌:“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这是凄清的调子。这是在交通通讯不发达时的别愁了。现在,天涯海角,不算远。一段视频,视通万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不过,虽知所谓“天涯”,不过就是一种说法,但我想想,还有更远的游程,赶紧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