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有读书习惯或者说坚持读书的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和知识体系。
我之前读书速度一般吧,勉强能达到一周一本一篇书评。
最近对自己的阅读速度进行了提升,基本上可以达到一周两本两篇书评外加读书笔记的程度。
之前我在朋友圈转了一句话:多读长销书,少读畅销书。
所以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读书方法,适合于这种长销书。
什么是长销书?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经久不衰的经典书籍。
这类书一般会出现在各种大牛的书单中,或者专业书推荐阅读书单里。
其实我们大学的很多教材都是经过老师精挑细选的,也许读起来比较枯燥,不如小说那么顺畅。
但是相信我,这类书一向言之有物,至少你看完后会很有收获。
另外,长销书的结构和思路非常清晰,大部分全书采取总分总的模式,每个章节也是总分总,甚至每个段落都是总分总。
至于畅销书我就不说了。
畅销书不一定是长销书;长销书一般是分领域的,在那个领域里属于畅销书。
在我看来通用领域的长销书不多。
《HOW TO READ A BOOK》算是一本,《金字塔原理》也算一本。
如果有其他的书,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我是如何读书的?
01概览
我拿到一本书,首先会看目录和序。
大致了解这本书的哪些部分需要我精读,哪些部分我已经比较熟了略读就足够了,书中大量的篇幅在介绍哪些章节的内容,这本书的阅读对象和主要想要达到的目的或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然后我会预估我看完这本书会使用多长时间。
一般来说,200页的书我大概看4个小时。如果说内容比较陌生的,需要思考的,时间要乘以1.5*2。
因为我有自己的ReadingPlan,所以我基本上都会每周每月去更新这份计划,计划读哪些书,读多长时间。
02全书精读
接下来就是精读,我读书的方法就是一边读一边写一边画。
有时候遇到自己实在理解不了的,就先标出来,然后继续读。
如果看完一部分后还是没有办法理解,就开始找资源问。比如问问相关专业的资深人员,问问度娘等等。
把问到的答案和自己的理解也记在书上。
有的书会在每个章节的开篇提出该章节主要解决的问题,那你在看完一个章节后尝试来回答这些问题,以检验自己的成果,并且可以把自己的回答记录在问题边上。
03章节略读
可能会有那么一两个章节是你非常熟悉的,或者里面的案例或者其他什么的,那么你就可以采取略读的方式。
一目十行,匆匆翻过。
对于开头和结尾重点看一下,因为那里面大部分是一些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总结。
04全书略读
我使用的是手写的方式整理笔记,所以我会有这个步骤:全书略读。
就是将之前勾画的部分着重过一遍,觉得哪些需要摘录到笔记本中的,就用便签条贴上。
贴完一本书,差不多是这个样子的。
05RIA笔记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的人喜欢用电子笔记,有的人喜欢用手写的方式。
我个人比较喜欢手写的方式。
之前我在《读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里面提到过RIA笔记法,也有人问过我。
因为篇幅有限,所以当时我就让大家去问度娘。
同样的,如果你想要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可以去问度娘,因为网上的案例介绍也有很多。
简单介绍一下:
R:将书上的原文摘抄(我用的是蓝黑色的笔)
I:自己的理解(我用的是蓝色的笔)
A1:目前的做法(我用的是红色的笔)
A2:行动项(我用的是红色的笔)
A3:问题(我用的是红色的笔)
注意的是,每个章节或者每个大的知识点一页。
06思维导图
在写完读书笔记后,我会绘制思维导图。
这个部分就不详细介绍了,网上也有一大堆资料。
注意,绘制思维导读并不是让你把目录抄一遍,而是要结合自己的理解,以一定的思路和纬度将整本书揉烂了再重新整合。
甚至你可以想一下,如果是你来写这本书的话,你会如何组织这些材料。
07写书评
我现在会坚持在简书和公众号上发书评,对了还有豆瓣。
我写书评的方式基本上会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特别是结合身边的故事和例子来进行说明。
导致有很多时候有人和我说这看不出来是书评。
其实我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把所有的东西再揉烂了,结合我原有的知识体系里的内容,整理出来。
08重点略读(如果是借的书)
如果是借的书,我就需要执行这一步,将之前自己在书上“乱写乱画”的部分拿橡皮擦掉。
顺便再把重点略读一遍。
写在最后
你可以数一下,一本书我基本上会读几遍,揉烂几遍。
所以,别再问我看书看那么快能记得住这个问题了好吗?
我肯定能记住的。
今天做这个经验的分享,也是希望大家可以借鉴,并且结合自己的情况揉烂了再消化整理出自己的读书方式和知识体系建立方式。
享受读书,享受知识,享受这一切。
小婧是一名行走在产品路上的资深业务分析师(BA),如果想与我同行,就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