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往常一样,来到图书馆借完书后,来到新书阅览区去淘宝。新书阅览区的书只能翻看无法借阅,恰好可以练习快速阅读法。
在一排排书架上无意中翻到了这样一本小书,《年轻人,你就是想太多》,作者是耳熟能详的松浦弥太郎。
经常看到这个作者的名字,以及他那个100个基本的书籍。在这样一个寒冬的午后,与作者的新书不期而遇了。
第1次读松浦弥太郎的书,一篇短小的文章读起来十分亲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只是很简单的日常小事或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蕴含着一条条浅显易懂的人生哲理。
松浦弥太郎被称为最懂得生活的日本男人,每天过着极其自律的生活。平时能想象到年少时的松浦弥太郎完全不是这个模样。
在书中,可以渐渐拼凑出年少时的松浦弥太郎。曾经学校的问题少年,在同学家长开明的教导下,成绩突飞猛进。然而作者因为色盲未能如愿以偿,转而进入橄榄球学校。后因训练时骨折,一度消沉,再次成为问题少年。为了摆脱现状,18岁的他只身飞往美国。
然而美国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一帆风顺。起初,松浦弥太郎总是孤独的闲耗着,之后为了社交不断的给自己贴上各种华丽的标签,虚伪的度日。而当这一切被揭穿时,松浦弥太郎才迎来他的转身之点。他开始四处打工,从卖苦力开始,后来无意中发现二手书店的书籍比正版书要便宜很多倍。而当时美国的这些图书在日本引起很多人的喜欢,从此松浦弥太郎开启了他的二手书书店,再到后来接受了杂质生活手贴。
如果我们经常将人的成功归结于运气,那么松浦弥太郎的成功的运气,在于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去改变。
在这本新书的扉页上写着,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你解决眼前的一切问题。
带着这样的心态,我开始阅读这本书。书中并没有写在某些具体困境中,我们要如何去做。但给出了年轻人很多忠告,譬如:
在营销商品介绍自己之前,先别忙着推销产品,而是努力让别人喜欢自己。
当别人对你说no时不要灰心,因为这才是真正互相了解的开始。
坐而思不如起而行。一旦脑子有了某个想法,那么立即去做。
40岁前储蓄自己,40岁后投资自己。用40岁前所学所得所感悟的,充分的去发挥它的作用。
不断积攒的人生食谱,不要藏起来,而是要开诚布公的与大家一起分享。
诚实而亲切。真诚的与相遇的人打招呼,真诚的去赞美别人。
学会思考,而不是应付。认真的去体会去思索去感悟。
在松浦弥太郎的文字中,也许我们可以感受到日本文化中细小而极致的文化理念。有人说日本文化太压抑了,看不到人的天性。
而在我看来,追求自由,追求天性的释放,固然弥足可贵,而这种不断自律违背人性的成长,亦是一种寻求生命价值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