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少年边做作业边窃窃私笑,我好奇,问笑啥呢,做作业也好笑?答:今天挣了5块。
我好奇,中学生还有空赚钱?这赚的什么钱?不会是哪里搞来的?瞬间脑子里无数个问题飘过,问话语气不自觉紧张兮兮:“赚钱?怎么个赚法?说来听听...”努力掩饰担心的表情,少年看到一个好奇心满满的妈妈。
看着我探寻的表情,少年小眼睛亮晶晶:“学校中午盒饭难吃,下午二节课后大家都饿了,我把饼干分享给他们。”
我点头赞许:“做的对,很好的分享精神。”我摸摸他的头以示肯定。
不料少年说:“可我也是用钱买来的,分享一天不要紧,天天分享可不行。”
我觉得说的在理,便说:“那倒是,可以提醒同学记得带上点心。”
少年答:“他们住的远,放学爸妈车子停路边接,没时间买的。”
我觉得这问题太简单:“难道他们爸妈不会买的呀”
答:“爸妈买的不爱吃,张莹说她妈买了一箱坚果,她都吃到吐了。”
我说:“坚果补脑,挺好的。”
小子露出得意的笑:”反正家长买的我们不爱吃,我买的同学们爱吃。”
我好奇:“你都买些啥给同学吃?”
答:“买饼干,放学路上不是有家零食店吗,我每次进去买一点,大家爱吃各种饼干。”
我心里一惊,好小子,不好好读书,做起贩子来了。
继续装好奇:“卖给同学多少钱?”
答:“一块饼干成本0.5角,卖2元。”
利润还挺高嘛,继续:“不怕老师查到?不会影响学习?”
答:“下课时分享,老师不会批评的。怎么会影响学习?下课时吃的。”
一直旁听的爸爸开口了,看着小子眉眼间的得意劲,爸爸表情严肃:“这个事,我们不支持也不提倡,学生总以学习为主。”
小子听了,用手指把眼镜往上拨一拨,嘀咕:“你们想多了,哪会影响学习,没那么严重。”
以为小子是一时觉得好玩才弄的,没想到,小子每天早上上学都往书包里塞十多块饼干,显然是提早买好的。
看来还得持续关注贩卖零食事件。周末,走到少年书桌旁,问:“儿子,还在卖饼干给同学?”
小子自信满溢:“不是卖,是分享。”我说你收人家钱就构成了买卖关系。
接下来少年的回答让我这个做商超行业的也大开了眼界:“周五福利日,饼干不收钱,这算不算分享?平时买多优惠,第二块半价。”
我听了,有种晕晕的感觉,虽然我在商超企业上班。平时在家里并没给孩子灌输这些东西。怎么说起来头头是道。这第二件半价优惠方式,还正是我们商超企业常用的促销方式。
旁边的爸爸又坐不住了,站起来走到小子身边,试探他:“是赚了还是赔了你清楚吗?不会亏本了吧?”
小子一听,眉眼处有小小得意:“不可能,成本利润我算过的,这二周,净挣58元。”
我和爸爸面面相觐,这事作为家长,觉得支持不对,反对也不成。可家长的权威不能丢,我当即明确了态度:“要是成绩下降了,这事必须立马叫停。”
答:“放心,做这事心情愉快着呢,不影响成绩的。”
爸爸又为少年的贩卖行为提出忠告:“不要有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得意洋洋,后头的路长着呢,学生以学习为主。”
少年埋头做作业,嘴里应着:知道知道,放心好了。
新闻里说巴菲特11岁开始购买平生第一只股票。比尔.盖茨13岁就做计算机编程,17岁把第一个电脑编程卖给高中同学,赚了4200美元。
这么看,做家长的不能扼杀孩子的兴趣爱好了。我们决定,如果这事不影响孩子学习,我们也就该装糊涂时装“糊涂”了。
成长需要耐心等待,孩子感兴趣的事,适当引导比简单粗暴的制止效果好的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家长的态度比较敏感。
也许,你的肯定和引导,鼓励和陪伴,将会把孩子带进创造力的海洋。说不定,若干年后,中国版的巴菲特或比尔.盖茨就是你家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