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于正退出《我就是演员》,就会少吃一些瓜了。
没想到最新一期节目,因为章子怡怒怼金莎上了热搜,还引发了一系列后续。
起因是,金莎和金子涵合作《三十而已》片段,表演不到三分钟就被全场灭灯。对比原版,两人的表演确实存在问题。
但演得不好也就罢了,到了郝蕾点评的时候,还直接指出了歌手跨界当演员的问题,更是直接对金莎说,“不演戏挺好的”。
到了章子怡这儿,气氛变得更紧张了,直接反问“为什么一定都要当演员呢,演员这个职业是一个,最低级的职业吗,难道?”
这点评真的太犀利了,不过,到了后台采访的时候章子怡也表示自己情绪比较激动,不是针对任何一个演员,就是对现在的演员行业有些担忧。
后来金莎在微博的回应,获得了网友的一波好感。
再加上导演吴彤下场力挺章子怡,又引起了一波舆论争议。
因为在月初官宣全阵容的时候,其实节目就被网友吐槽过,歌手、演员、综艺人咋都来当演员了。
但导演吴彤当时发文回应称,这一季希望能够让观众看到新演员群体的现状和成长空间。
想要强调专业性,又想要新演员们的流量和话题,网友吐槽,真是什么话都让节目组说了。
而且网友们指出章子怡和郝蕾的点评太双标。郝蕾点评金莎的时候,说“演员的天赋是至关重要的”;
但就在上期盛一伦表演完,章子怡对他的演技不满意提出了“演员天赋”的问题,当时郝蕾是说她觉得不是谁生下来就会演戏的,还说自己也是靠后面拍了很多烂戏磨练出来的。
还有网友翻出章子怡夸奖Angelababy和孟美岐演技的微博,这两位也是跨界来演戏,而且演技一度被质疑,但章子怡对她们的评价还挺高,所以网友们觉得过于双标了。
这瓜还没完,到了晚上,网上先是传出了疑似金莎在粉丝群里聊天的截图,暗指评委也在演戏。
不过很快就有了反转,金莎后援会放出聊天录屏辟谣,表示金莎只是回答粉丝有补录内容,评委演戏是为了让粉丝能听懂,并未内涵。
后来,金莎在采访中回应,对于点评还是不爽的,不喜欢别人攻击人格。并认为唱歌演戏兼顾,要看人品和命运。
整件事里,网友们争议最多的还是章子怡那句,“演员这个职业是一个最低级的职业吗?难道所有人都要到这来分一杯羹?”
有人觉得章子怡把职业给分了三六九等,而且章子怡身为演员,当初去做音乐综艺的评委,是不是也拉低了歌手的门槛?
跨界现象其实早就存在了,不只是歌手、爱豆、综艺人一窝蜂跑来演戏,演员们也会出现在各大综艺、舞台上,这早就见怪不怪了,而且粉丝们还把自家偶像的跨界称为“全能艺人”。
还记得前段时间有个热搜词条,“爱豆在剧组演戏 演员在晚会唱歌”,这真的是现状。
在各大跨界之中,爱豆演戏这点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粉丝群体希望自家爱豆有更多发展,又不想爱豆接不适合的角色;观众群体也是既想在屏幕上看到新鲜面孔,又不想被拙劣的演技辣眼睛。
争议之下,爱豆演戏的现状并未有何改善,尤其是近年选秀市场的逐渐饱和,一大批爱豆成团后,根本没有什么舞台资源,寻求热度的爱豆们转而都拍起了戏。
粉丝喊的“国内打歌舞台少”,确实是一个原因。《中国音乐公告牌》《炙热的我们》《宇宙打歌中心》……这些节目都没激起多大水花。
哪怕各大晚会舞台的机会,也留给了各种热播剧里的CP们来营业,观众们也捧场,欢呼“超强售后”。
但也想问,给了爱豆们机会,拿得出手的舞台又有多少?
选秀市场的浮躁状态,选出来的偶像团体的质量也是层次不齐,爱豆们的作品也只是在粉丝群体内传播,想要吸引到粉丝外的路人缘,还是很难。
但影视剧就不一样,观众们会因为题材、IP、或者其他一些演员来看剧,首先在曝光上就有一定优势,再加上,如果运气好的话,接到一个很讨喜的角色,新人演员还是有机会获得一些观众喜爱的。如果能借着一部剧火了,也是多一条出路。
另一方面,剧方也需要流量加持,找爱豆来演戏,粉丝群体的自发宣传是一大助力,偶像的人气能够很直接地变现成票房或收视率。爱豆的颜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部分观众,养眼画面对偶像剧来说是必需的。
所以,演员在跑秀场,爱豆在跑片场,说到底还是彼此利益所需,市场浮躁,热度为王,市场早就乱了套。
最可悲的是,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就很难再回去。
但也不是说跨界不好,跨界挺好,但怎么着也得花点心思吧。介意“付出”,介意“变丑”,走个过场式的跨界,还不如多花点时间钻研自己的专业。
影视行业的门槛确实看起来更低,但交出来的作品质量也是差距很大的。大家都跨界来演戏,有的人被骂,有的人却成功转型。成功跨界的背后还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
不论是演员、爱豆、歌手,还是综艺人,都是想要获得观众认可的,而作品是最直接的呈现,专业也才是最可靠的评价。
就像陈数所说,“专业是需要门槛的”,想要被观众认可演员这个身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有一些偶像,能做到跨界之后也把音乐和演艺事业两手抓。还有很多,是通过艺考进入了专业院校,成为了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或是在学习了表演课后专攻影视。
总之,不论是站在舞台上,还是转型做演员,最后能留住粉丝的一定还是作品中传达出的诚意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