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我们和数字的交往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每天,我们都要被很多数字包围。比如:超市商品2折、公交车15分钟一趟、股票盈利2%,票房收入5亿等等。
一个学生的成绩也可以数字细化成若干个小的项目:及格率、优秀率、进步幅度、班级排名。甚至一道小的填空算题也有得分率、失分率、正确率等等,都在成绩单中一一体现出来。
我们的生活,似乎很多事情和行为背后都可以转换为数字来说话,也似乎很多事情可以用数字来代言。
可是,这些密密麻麻数字,你真的看懂了吗?
“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思辨者”,而另一种就是“吃瓜群众”。
------- 《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作者周国元
面对利郎满目的数字的冲击,大多数人做了吃瓜群众,选择了相信,而麦肯锡的思辨者们却有更独特的视觉。
01 火眼金睛看数字
数字比文字更直接,更有冲击力,也常披着迷惑大众的外衣,面对数字,要多想多推敲,练就一双悟空的火眼金睛,把每个数字看得明明白白。
为方便理解,我们举个例子
“本公司营业收入连续三年增长20%,是健康且稳步增长的高科技企业”。
这条信息,你怎么理解?
如果你是个求职者、招资者,或者是正在寻找合作伙伴的人,这条信息有没有让你心动,觉得是一家可以信任的企业呢?
先不要着急下结论,我们用《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讲述的方法,“切”一下这条信息:
1、收入:该企业收入20%,实际利润如何?收入并不等于利润。
2、赛道增速:收入增长20%是相对的,在一些高速发展的行业,20%的增长速度很可能还达不到行业的平均水平。
3、基数:需要再了解一下,这家企业是不是初创公司,一般情况下,初创公司的初始收入较少,增长百分比带有误导性,还要参照收入的绝对值。
4、营业收入:收入增长是指主营业收入,还是非主营业收入,比如房租的收入。
5、现金流:虽然收入增长快,但如果账期长,采购方单一,现金流的压力也会很大,有一定的风险。
6、外债:公司外债情况怎么样,如果外债太高,即使收入增长,也会面临资不抵债的情况。
7、营业收入:营业收入中,新产品、旧产品收入占比各为多少,有没有未来突破的可能。
8、市场促销活动:降价促销会提升收入,但侵蚀净利,需仔细考证。
9、替代品:主营产品技术前景如何,会不会有替代品,替代品技术如何。
10、政府政策:政府有没相关的规章制度要出台,对公司是否有利。
11、潜在进入者:行业巨头会不会进入这个市场,引发更激烈的竞争。
有了这11条的思辨,这个公司肯定是个健康且稳步增长的高科技企业吗?每个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02 刨根问底看特例
我们不仅要关注数字的表面,更要关注少数特例数字,对那些不经常发生的少数特例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众所周知,许多伟大发明和重大表现,都是对少数特例的追问而引发的。比如,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做常规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种射线,可以穿透厚书,随后连续追问、不断实验,成功发现了X光的存在。
书中有一个事例:某公司完成培训任务后,收集了所有培训者对这次活动的意见,除1人表示不满意,其他都很满意。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你是负责人,你会怎么办?
近100%的满意度已经不错了,忽视这1人的存在?还是追问剩余1人的情况?
该公司负责人的做法是后续回访,发现此同学是少数民族人,而讲师在课上讲了很多关于这个少数民族人的笑话,引起了不满。应该说这个回访是个非常有价值的信息,相信培训公司再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了。
这就是一个刨根问底追问特例带来的巨大收获。
03 明察秋毫析表象
表象就是每天都能够看到的纷杂无序的数字和事件,洞见就是这些表象背后的原因,它的价值远远高于表象。
比如,某年轻女士睡眠不好,脾气暴躁,脸上起了很多的痘痘等等,这些都是表象,单一治表消除不了女士的苦恼,而表象的背后是她巨大的生活压力,从压力入手,众多的表象问题也就一起解决了。
从海量的数据中萃取洞见的能力,明察秋毫数字的表象,就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数字背后的信息。可以从四个方面尝试进行。
一是寻找数字中的规律和趋势。比如,常常定时检测血压,并标明本次血压是在什么情况下测量的,一个月后形成一个图表,就可以找到自己血压变动的规律,进而改进生活方式,检测时间越长,规律和趋势就越明显。
二是寻找极端的数字及含义。比如,某天早晨血压高于平常,超出了正常的起伏范围,此时就应该多加留意,详细回忆测量的生活细节了,从而决定去不去医院检查。
三是对比参照数据并分析差异。参照数据可以来自于权威机构或者他人,也可以来自于自己。比如,经过一段时间的血压测量,本人身体良好时的数据就可以做为一个标准数据留存,方便以后的对比分析。
四是寻求其它相关信息。比如,除了正常的测量数据,在运动后、酒后、散步后等数据也可以测量,以丰富数据的全面性。
总之,让数据说话,让数据与逻辑结合,走出数字的陷阱,是数字时代应该掌握、并且能够培养出来的一项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把数据变成信息,再把信息变成洞见
----卡莉.费奥瑞纳,惠普前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