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总是以作者希望我们看到的方式,尤其是,当电影采用形式主义叙事时,作者以打乱时序、重组事件、彰显重点等方式操纵故事,使观众得到最明确的主题。
此处所说的作者,包括编剧、导演、制片人。
观影过程中,我们被作者的手牵引,有了期待,产生情绪,走向期望的结局。作者的手法足够高明时,我们看不到刻意的痕迹,对那结局,会误以为是自己的期望,实际上,那只是作者对观众意图的征服。
下面这篇文章,意图从叙事手法的角度,分析作者如何征服了观众。
1
叙事是依观众对统一性的追求,为满足观众、改变观众、挫折观众或打败观众组织而成。——大卫·波德维尔,电影学者
布瑞斯和朱莉,你跑我追,产生误会,隔阂升级,终于和解,然后,有了爱情甜蜜的大结局。
以为只是看少年的初恋故事,以为只关于青春成长,其实还包含着作者另一个明确的意图:对中产阶级伪善的嘲讽,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观众对朱莉的同情和喜爱基础。
下面从主角、配角、事件几个方面,说明作者具有此意图:
洛斯奇先生:以事件发生时间为序,对贝克家院子的嘲笑,让观众看到他的轻浮;对鸡蛋里有没有小鸡的可笑反应,表现得极度无知;提到智障叔叔时对贝克家的嘲笑,无情冷血;对贝克家男孩才华的无情诋毁,成为毁坏洛斯奇先生在观众心中形象的最后一根稻草。
加利特同学:对朱莉智障叔叔的过分解读,让观众看到了他的无知、冷漠。
雪莉同学:拍卖会前对朱莉的挑衅和嘲笑,拍卖会上志在必得的张狂。
斯杜比太太:片中没有几句台词,但是在给朱莉鸡蛋钱时,说了一句“拿去给自己买点好看的衣服”。是不是觉得有浅薄的感觉?
这部片中没有几个演员,除了朱莉一家外,都是唯利是图的人,都生在长在具有伪善特质的中产阶级家庭。在这点上,作者扫荡了片里的所有中产阶级角色,唯一中性的只有学校那位老师了,还有,外公。
外公是唯一联系两个家庭的人,是关系的桥梁,外公虽然住在洛斯奇家,但是更喜欢贝克家的朱莉;也是故事发展的纽带,在布瑞斯懵懂无知时,外公提醒他看到朱莉的光芒;还是价值观的唯一中和者,外公平时在家穿着拖鞋,外婆是会陪着朱莉坐在树上几天的人。
这些人物和事件,传播着观众对中产阶级的反感,对富有阶层的仇恨,也在影响着布瑞斯对朱莉的感情,引导着观众对朱莉的偏爱。
中产阶级,富有阶层,是否都如此无知、浅薄、轻狂,蔑视无产者或是低于自己阶层者?相信在现实生活中,观众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作者是否只说出了其中一种可能性,观众也会有自己的判断。
2
剧作家彼得·布鲁克斯曾说“情节”就是“我们叙事的设计和意图,我们设计引领观众至意义的方向。”简言之,情节包含作者的观点,以及如何将场景结构成美学形式。——路易斯·贾内梯著《认识电影》
与对中产阶级的仇恨相对应的,是对无产者、阶层较低者的同情,喜爱,毫不余力的赞美。
朱莉一家,相对于其他家庭来说,无疑是阶层较低者。现在举例说明作者对于这一阶层人物的偏爱。
贝克家的智障叔叔。虽然智障,但是也很可爱啊。是贝克一家没钱的主要原因,作者给予了充分的说明,并从此角度对贝克·理查德先生的人品给予了高度的赞美。
贝克家的两个男孩,有理想有追求有个性,而且获得父母的认同和称赞。此处不仅好好赞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有梦想自立自强,而且,好好地虐了洛斯奇先生一把,以那句歇斯底里的名言:“你觉得他们付得起买那些录音设备的钱吗?你知道录制样带有多贵吗?他们说不定在偷轮毂罩卖钱。”作者在此完成了对这位自负无知先生形象的最疯狂最有力的碾压。
贝克太太,贤惠,有爱心,有责任心,多年来赞成对叔叔的高价疗养支出;勤奋,持家,打多份零工支持家用,连吸尘器坏了都需要去借用别人家的,平日也无怨言;单纯,善良,对洛斯奇太太的晚宴邀约激动不已;对孩子的关怀细微体贴,对丈夫的爱无怨无悔。
贝克先生,无疑是此片中最成熟的男人形象,对叔叔有情有义,对妻子爱中有理智,对孩子教育有方,对洛斯奇一家不卑不亢。
朱莉,追着布瑞斯时,勇敢无畏;和爸爸聊天时,乖巧可爱;坐在树上看风景,特立独行;砍树时不下来,为喜欢的事情做最大的努力;参加科技展,聪明傲娇秒杀一场;悉心养鸡时,热爱生活接地气,不怕脏不怕累;因鸡蛋事件质问布瑞斯时,爱得自尊;看望叔叔时,善良有爱;拍卖危险边际男孩时,感情细腻有同情心;整理院子时,勤奋刻苦……
两相对比,作者的意图显而易见。发生在朱莉身上的这些事情,有没有可能在布瑞斯身上发生呢?相信观众各有判断吧。
3
“形式主义叙事特别受到华丽的雕琢,喜欢把时间打散重组来强力凸显某个主题,其情节设计非但不隐藏而且还大肆招摇,是作秀的一部分。”——路易斯·贾内梯著《认识电影》
朱莉和布瑞斯,在作者的眼中,是处于完全不同的阶层,但是如何让两个少年的初恋成为可能,作者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从朱莉和布瑞斯的不同角度,完成了对事件的重组。
我喜欢你,我以为你也喜欢我,所以你的一言一行,我都解读成你喜欢我、在意我。对同一事件,两个人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关注点,形成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以及认为对方对自己的看法。基本就是这个模式,在朱莉和布瑞斯间不断转换。
全片时长89分钟,共分为七段,用A表示布瑞斯角度,B表示朱莉角度,叙事方式是:1A1B、2A2B、3A3B、4A4B、5A5B、6A6B、7AB,完全对称,每次都是先从布瑞斯的角度解说事件,再是朱莉的角度,最后一个情节:布瑞斯在朱莉家种树,达到两人的和解。
作者采用典型的形式主义叙事结构:铺陈、冲突、解决。
下面以典型事件分析此叙事结构是如何形成,朱莉和布瑞斯的进退关系又是如何表现的。
1A1B:
布瑞斯一家搬来、布瑞斯到学校、布瑞斯对雪莉感情的利用。
此段以在教室里朱莉嗅布瑞斯的香气收尾。
2A2B:
朱莉坐在树上、梧桐树被砍掉。
此段这样收尾:布瑞斯“我绝不能让朱莉知道我想她了”,朱莉“我对布瑞斯的感觉还和以前一样吗?”
故事在铺陈。时间约在影片三分之一处。
3A3B:
布瑞斯丢掉鸡蛋、朱莉养鸡送鸡蛋。
此段这样收尾:布瑞斯丢掉鸡蛋时想“还是因为我怕她呢?”,朱莉质问布瑞斯“你怎么能这样?”
冲突开始发生。
4A4B:
外公帮朱莉整理院子,以及关于整理院子一事,两家的不同反应。
此段这样收尾:布瑞斯“这种奇怪的感觉开始令我很不安,我不喜欢这感觉,我正在越陷越深。”朱莉“我第一次确定布瑞斯作为整体一定更小”。
故事发生转折,一直是朱莉喜欢布瑞斯,现在故事出现拐点。时间约在影片二分之一处。
5A5B:
洛斯奇太太邀请贝克一家参加晚宴,布瑞斯对加利特说心事。
此段这样收尾:布瑞斯“我喜欢朱莉·贝克。”朱莉“我确定,我已经不再喜欢布瑞斯·洛斯奇了。”
一进一退换了位置,最后连表达都完全对称!
6A6B:
洛斯奇家的晚宴,两家对晚宴的完全不同的反应,以及在餐桌上的貌合神离。
布瑞斯恳求朱莉的原谅,朱莉全然不予理会。
此段这样收尾:布瑞斯“朱莉·贝克走出了我的生活。”朱莉“不再关注布瑞斯。”
事件发展进入黎明前的黑暗,好像高潮前的最后一次蓄势待发。
7A+B:
布瑞斯在朱莉家的院子里种树,两个人达成最终的和解。怦然心动终于最后合拍。
朱莉说上半句:“但那一天,我们开始了。”
布瑞斯接下半句:“而且我知道我们要聊很久。”
《怦然心动》,一个完全主观的故事。如果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呈现的是作者收集、诠释、修剪后,再表达出来的故事。
不管是青春成长的故事,还是对中产阶级的仇恨,都在有形无形中影响着我们对影片的喜欢程度,也反映着观众某种潜意识的需求,而作者,可能只是作了一个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