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相与取角

学佛之人,常常会听到这两个字:实相。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教导: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要洞悉宇宙人生乃至万事万物的终极实相。

我也曾经被这个宏伟的目标所吸引,投入了许多时光,走过千山万水,经历重重迷雾,几多坎坷几多艰辛,试图去寻找那个至高无上的真理——透过万事万物的表象,看到其背后所隐藏的本质,即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即所谓的终极"实相"。

然而,接触的越多,我反而越迷惘了。

知道了太多,最后,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Why?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找到的答案太多了,所以我反而变得无所适从!

【北传】说:“常、乐、我、净”是实相。

【南传】说:“无常、苦、无我”是三法印,是实相。

【说一切有部】说:“三世实有、法体恒存,外境实有”是实相——类似唯物主义,强调物质为第一性,识必依境

【唯识宗】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外境实无”是实相——类似唯心主义,强调精神为第一性,境由心生

......................

诸如此类彼此相悖的实相,比比皆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当你在这里找到一个权威时,你总能在那里找到一个相反的权威。孰是孰非,实在令人无所适从。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明白,原来,以上种种所谓的“实相”,只不过是一种“取角”而已。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世界对我们而言,并不存在所谓的终极“实相”。许多所谓的“实相”,只不过是认知事物的某种“取角”,诠释事物的某种方式——其所诠释的,并非事物的本来面目,而只是事物的某个侧面。

现在手机的摄影功能已经很强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使用手机拍摄各种人事物,特别是面对一些美好的场景,我们都会通过拍照来留念。但我们往往会发现:有时候,同样一个场景,同样一个景物,我们拍出来的照片效果很普通,但有些人拍出来的照片效果却很惊艳。这其中的奥秘在哪呢?

通常而言,大部分人拍照的基本模式如下:

对着想要拍摄的人、物、景,拿起手机(竖屏),举到与眼睛差不多的高度,按下快门,收工!

这时候,我们得到的照片,大致是这样的——以在景区拍摄人像(女朋友)为例:

在张三拍摄的照片中,女友的前后左右,是密密麻麻、五彩缤纷的各色人头,有时候,女友的脑门上,还会有根傲然挺立的电线杆——该照片的最佳背景音乐为《小龙人》:“我头上有只角,我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

然而,同样的场景,在李四拍摄的照片中,除了女友的飒爽英姿,便是天高云淡,优胜美地,画面纯净无染,了无杂物,唯有美景相伴,让人以为是置身于青藏高原的无人区——没有五彩斑斓的人头,没有光秃秃、灰不溜秋的电线杆......天地之间,唯有吾爱,独领风骚。

这两张照片的区别,其实只是源于四个字:取角不同

而专业摄影师所拍摄的照片,与普通人所拍的照片,两者最主要的区别,也是源于这四个字:取角不同!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景物,不同的取角,得到的便可能是迥然不同的照片!

有时候,拍摄时,仅仅只是一个角度的略微调整,所得到的结果,或许便是经典与平庸的云泥之别。

张三所使用的拍摄模式:对着想要拍摄的人,拿起手机(竖屏),举到与眼睛差不多的高度,按下快门,收工!

而李四所使用的拍摄模式,却可能是这样的:

拍照之前,上蹿下跳,左顾右盼,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地寻找、研究、对比最佳的拍摄角度:

1:从哪个角度,可以避免杂物入镜(人群,电线杆等等)?

2:从哪个角度,可以得到最好的光影效果?

3:从哪个角度,可以最好地凸显人物的美点?

4:从哪个角度,可以得到最好的环境背景?

5:从哪个角度,可以得到最好的透视关系?

6:从哪个角度,可以得到最佳的构图效果?

在找到最佳拍摄角度后,轻轻按下快门。

于是,经典与平庸,在此分野。

可以说:取角,是摄影的灵魂!

取角不光决定了一张照片的形式,也决定了一张照片的内容。

你用一个35mm的框架,从你的视角,去截取这个无限世界的有限局部,

你从无限中截取有限,然后在有限中演绎无限。

决定这一切的,就是你的“取角”。

本质上,我们拥有同一个世界。

然而,

你用不同的取角,便得到不同的世界。

你的取角,决定了你的世界!

摄影的世界,与佛法的世界,有什么关联呢?

答案就是这两个字:取角

当面对这个世界时,

摄影师以相机为载体,通过摄影的取角,来演绎自己眼中的物理世界。

而禅修者,则以心为载体,通过佛法的取角,来重塑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

而佛法中许多所谓的“实相”,其实并非事物的实相。

其本质,不过是佛家面对世间万法和身心现象的特定“取角”而已。

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对治我们的贪嗔痴,破除我们的妄想与执着,并非是为了诠释宇宙人生与天地万物的终极实相。

兹举例说明如下:

无常想:

A、凡夫总是偷心不死,妄想某些东西能够恒常不变,例如:江山万代、吾皇万岁、长生不老、友谊地久天长、爱你一万年、此情永不移、我心永恒......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B、佛家看待世间万物的取角则是:

凡集起的,必将灭去;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一切有为法,顿生顿灭,相似相续,留不住,不可得,一场空。

苦想:

A、凡夫觉得这个世间虽然有痛苦,但也有快乐。富贵荣华是乐,财色名食睡是乐,金榜题名是乐,洞房花烛是乐,升官发财是乐,股票大涨是乐,天伦之乐是乐。

B、佛家看待苦乐的取角则是:

凡是无常,必定是苦;

凡是造作,必定是苦;

凡是渴爱,必定是苦;

凡是有待,必定是苦。

因为:

凡是无常,必将消散;

凡是造作,必将疲惫;

凡是渴爱,必将空虚;

凡是有待,必将崩塌。

非我想:

A、凡夫认为:

1:这是我,这是我的,那也是我的。

2:这是美好的,这是我想要的,这是我可以一直拥有的。

3:我命由我不由天,人定胜天,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B、佛家则认为:

1:这不是我,这不是我的,那也不是我的。

2:这是无常的,这是苦的,所以这不是我想要的。

3:这世界上,有许多人事物,不是我所能掌控的。

死随念:

A、凡夫最“伟大”的地方在于: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明知道我们终有一死,但我们却可以假装忘记这一点而“无畏”且“无谓”地活着,折腾着,至死方休。

B、佛法最伟大的地方,则是在于直面生死,并超越生死:

每个人都将面临老、病、死的威胁,无人能逃,无处可逃;

死亡随时可能来临;

死亡并非终结,而只是永无止尽的轮回之旅的新一轮开始——且死不完呢!

无始劫来,我们每个人在轮回中因痛苦而流过的泪水,加起来,比大海里的海水还要多。

不净观:

A、凡夫看美女的视角是:哇塞,好美啊!脸蛋好漂亮啊,皮肤好白嫩啊,身材好性感啊......

B、佛家看美女的视角却是:

1:如果把这个美女的整张皮肤撕下来,皮肤下面会是什么场景?

2:如果把这个美女的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肠胃里未消化的积食和消化后的粪便——如果把这些东西拿出来摆到餐桌上,会是什么场景?

3:如果把这个美女的的鼻屎、眼屎、皮屑、大便、脓血、脂肪等拿出来盛在盘子里,摆在餐桌上,会是什么场景?

以上场景,如果无法想象,不妨去看看各种R级恐怖片,便可有个大体印象——建议空腹观看,以免浪费粮食。

当我们在面对一位俏丽可人的美女时,当我们对她怀着各种绮想时,别忘了:实际上,我们与她体内的以上部件,其实仅仅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皮肤而已。

请问:如果你用这样的取角去看一位美女,你还会有“性趣”吗?!

常想:

A、世间之欲乐,无有恒常。

B、佛家,则要求得长夜之安乐。

乐想:

A、世间之欲乐,其有苦患。

B、佛家,则要求得无苦之至乐。

我想:

A、世人之心,无常变幻,不由自主,无法掌控。

B、佛家,则要降服其心,转其习气,趋利避害,舍恶从善,不光自心要能做主,还要使心能转物。

净想:

A、五浊恶世,物欲横流,人心不古,诸多不净,无有净土。

B、佛家,则要入于火聚,得清凉门,于浊世得净土,于红尘得清心。

空观:

A、凡夫认为,世间万物,是实有、自有、固有之存在。

B、佛家认为,世间万法,皆是缘生无自性,似有实空,非实有、非自有、非固有。

以上种种法门,无外乎皆为看待世间万法与身心现象的特定取角而已。每一种取角,都是为了要实现某种特定的身心效应,在修行的不同阶段,作为不同的工具,以实现特定的目的,比如说:

无常想,是为了达到对治执着的效果,

苦想,是为了达到对治渴爱迷思的效果,

非我想,是为了达到平舍离欲的效果,

不净观,是为了达到对治淫欲的效果,

死随念,是为了达到对治放逸的效果,

常想乐想,是为了达到厌离心善法欲的效果,

我想净想,是为了达到调心净戒的效果,

空观,是为了达到破执的效果。

以上种种,都只是佛法修行中所采用的特定取角,以破除原本无明习气下的凡夫视角,建立起正知正见下的修行视角,令旧的、有害的、不善巧的认知模式,转变成新的、有益的、善巧的认知模式,并通过认知模式的转变,来实现行为模式的转变,并最终实现人生模式的转变

这一切,都只是取角,都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身心效应,对治某种特定的烦恼习气,达到某种健康有益的身心状态,并最终实现长夜安乐的目的。

而这一切,根本无关乎所谓的宇宙人生、天地万物的终极“实相”。

普通人以其非专业的取角拍摄了一个景物,摄影师以其专业的取角拍摄了同一个景物。两者的照片效果或许有天壤之别,但并不能据此而言:摄影师拍的照片,表现的是该景物的实相,而普通人所拍的照片,表现的就不是该景物的实相。

无论是摄影师拍摄的好照片,还是普通人拍摄的烂照片,展现的都是该景物的“实相”——每张照片,每个取角,都只是展现了该景物的一个局部,一个侧面,一个视角。虽效果上美丑有别,技术上高下有差,但皆同出于一体,皆为其本来面目。

这其中,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独一无二”的终极“实相”,

而只有不同取角之下“形态各异、各有特色”的“形象”。

无论是“无常、苦、非我、不净、空”,

还是“常、乐、我、净、有”,

皆非宇宙人生、天地万物的终极“实相”,

而是宇宙人生、天地万物的局部“现象”。

人生有常,也有无常;

有乐,也有苦;

有净,也有染;

有性之空,也有相之有;

有我之所欲,也有非我所欲;

有可尽人事之有为,也有悉听天命的无奈。

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宇宙万物的多面性,让我们很难用一个单一的角度和绝对的标准去定义事物的全貌。

所以,当我在这里找到一个权威,你同样可以在对面找到另一个相反的权威。

不同的取角,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动机,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文化,导致人们对于同一事物,可以出现许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认知和诠释。

而且,受限于人类当下的认知局限,对于宇宙万物的认知,我们其实还处于探索阶段,远远没有达到最后的“结案陈词”阶段。

因此,对于这个世界,佛法并不探讨、亦不关心:

宇宙万物是还是无常

还是

还是不净

究竟有我还是无我

真我还是假我

以上这种非此即彼的问题,无论你怎么回答,都可以是对的,也都可以是错的——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以什么标准、基于什么目的来对其进行诠释。

而佛法并不探讨、亦不关心这些问题,佛法所关注的范畴,仅限于“认识苦,以及如何实现苦的彻底止息”。

无论是“无常、苦、非我、不净、空”,还是“常、乐、我、净、有”,都只不过是佛法修行中,在不同阶段,根据不同情况和需求,所采取的某种看待事物的取角而已——亦或者是,不同的流派,不同的人群,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形式、认知模式、表达方式、乃至个人经验,对于佛法修行中的一些概念,所使用的不同取角和不同诠释。

至于这些取角的“是非对错,是否究竟”,这并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有没有用?—— 对自己有没有益处?对于离苦得乐有没有帮助?对于破执除妄有没有帮助?是否善巧?是否存在过患?是否有局限与不足?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是追求实相?还是善于取角?

是关注哲学思辨?还是关注离苦得乐?

是务虚?还是务实?

所求不同,所得便不同,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当你把上述佛法定义为对于实相的诠释时,则会陷入许多自相矛盾、争论不休的两难与迷惘之中,例如:外境有无?有我无我?常或无常?是苦是乐?......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智者莫能辩也!

而当你把上述佛法,当成是一种看待事物的取角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有益的、善巧的身心效应,那么,一切哲学思辨下的两难困境与迷惘无措,瞬间便会烟消云散,因为此时,一切佛法,都只是你过河的船,都只是你实现解脱的工具而已。

每种工具,都有其特定的用途。你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需求,使用不同的工具,以达到特定的效果,实现特定的目的。

这些工具本身,没有高低上下,没有是非对错,没有美丑贵贱,

有用才是关键,善用才是王道。

你乘船渡河,当你最终达到彼岸时,你便当弃船上岸。

你使用工具来帮助你干活,当你最终干完活、完成你的终极作品之后,你便可收起那些工具,放入工具箱中,弃之不用。

船只是船,不是彼岸,

工具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学会恰如其分地善加利用它们,

物物而不物于物,用法而不用于法,

这才是我们修行的核心!

对于佛法的修行,Thanissaro尊者说过一个很经典的比喻:

一个好的战士,善于辨别、选择、使用武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他会尽可能选择最好的武器。但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同样善于充分利用手头现有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善于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事物作为武器:倚天剑屠龙刀,固然很好,但在他手里,普通的砖头铁钉,亦可以成为杀敌利器。

同样,一个好的禅修者,也同样应该学会善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来实现他的修行目的,而不是把方法当成哲学思辨的主题,也不是斤斤计较于方法的南北大小、高低贵贱。

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才是好猫。

大法小法,南法北法,内法外法,

能有助于破贪嗔痴,

能有助于放下执着,

能有助于苦的止息,

能有助于长夜安乐,

那就是佛法。

在某种程度上,佛法的修行,论的是“取角”,而非“实相”。

严格来说,在达到究竟圆满、大彻大悟的成就之前,对于我们而言,并不存在所谓的终极“实相”。

一切都只是“取角”,

一切问题,都只是取角的问题,

烦恼或菩提,苦或乐,都只是不同取角的产物,

从无明走向明,从束缚走向解脱,从凡夫走向圣者,本质上只是一场认知革命而已。

因为我们不具备发现实相的智慧,因此也不具备辨别实相的能力。

我们所能拥有的,只是“取角”而已。

但在达到究竟圆满、大彻大悟的成就之后,是否存在一个完全超越凡夫的认知、超越时空、独一无二、关于宇宙人生、关于万事万物的终极“实相”,那就只能唯证乃知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386评论 6 47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93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851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953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971评论 5 36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784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12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14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744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85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79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8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7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4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90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金色灵阵,缓缓的在牧尘前方的空气之中蔓延开来,一条条复杂的灵力光线交织勾勒,散发着极端狂暴的灵力波动。 叶轻灵他们...
    混沌天书阅读 179评论 0 0
  • 第二十九回 格 杀 令 上官玲珑与易流风一前一后策马离开,李英杰望着远去的背影 ,心情恰似轻舟随着波涛摇晃起伏...
    红尘久客阅读 776评论 3 11
  • 界面操作快捷键说明 ctrl+shift+N通过文件名快速查找工程内的文件(必记) ctrl+shift+alt+...
    gtt21阅读 28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