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冰冰组织的读书营活动。】
看到这个小说的题目,让我想起很早以前顾城写的一首朦胧诗——《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在窗帘后面
被纯白的墙壁围绕
从黄昏迁来的野花
将变成另一种颜色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在一个小站上
注视着周围的荒草
让列车静静驶过
带走温和的记忆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就在大海旁边
像金橘那么美丽
所有喜欢它的孩子
都将在早晨长大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现代诗人顾城创作的这首新诗,诗中的“一盏灯”,象征意义是多边的不确定的,不透明性和多义性,这正是朦胧诗的特点,也正是我们阅读的这篇小说《我们去找一盏灯》的作者叶兆言老师想表述和传达的。
也许,作家叶兆言也读过这首诗,它们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许,叶兆言老师就是想借用这首诗来表达他小说的主旨;也许,真的是这首诗给了叶老师创作这篇小说的灵感。
因为,读完整篇小说,正文里根本找不到任何一个“灯”字,也看不出任何一点迹象主人公要去寻找什么,更别说是灯了。
但是,读完整篇小说,你又有莫名的好奇,他到底要讲什么,传递什么?这么一群迷迷糊糊的青年,从少年到中年,个个活得仓促、激进、迷惘,也都没有好的结局和下场,他们是怎么了?
原来这正是作者要说的——让他们去找一盏灯,好照亮他们前进的方向,也让我们去找一盏灯,好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去找一盏灯,好寻找爱情的纯真,寻找家的温馨,寻找生命的意义。
小说主要以“我”的视角讲述了他们眼中的步如烟,这个美丽的女孩,从懵懂的少年起就是大家的梦中情人,然而她经历了很多,马不停蹄地更换男朋友,从最初的小陈到小王小杨以及两个不同的小李,再到和最初的小陈结婚,又离婚,再跑去日本和一个日本留学生同居又嫁给了一个日本老头,又和老头离婚去一家酒吧做了女招待。
这番看来小说的主角步如烟确实是需要一盏灯的,一盏可以照亮她的需求,她的幸福,她的人生之灯的。才不至于在选择爱人的路上,兜兜转转,寻寻觅觅,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头来荒废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幸福,实在可惜可叹。
而“我”,一直曾经有机会陪在步如烟的身边,曾经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因为“我”和步如烟在文革结束后分在同一家工厂的同一个车间,被师傅安排每天下班后护送步如烟回家,而“我”却从未和步如烟说过一句话。即便是心里对她充满幻想和爱,也说不出一句表白。
遗憾吗?是什么令“我”无法开口?难道是“近乡情更怯”吗?以至于后来“我”还接受步如烟介绍她的表妹晓芙给我,“我”和晓芙相处一段时间后很快就结婚了还有了一个儿子。但是经过二十多年,“我”和晓芙看上去家庭和事业有成,但是我居然“抑郁”了,想挣脱这个家庭,想自由,其实,是想如烟了。
那么这个“我”是不是也需要一盏灯?需要一盏照亮自己内心需求的灯,一盏驱走内心怯懦的灯,一盏勇于表白和追求所爱的灯!
再来看看其他的人物,比如“我”的妻子晓芙,她长得精明漂亮,有自己的主意,会把握机会,从一个小会计做到财务总监,得到公司的重用。但是,她不太懂丈夫的情绪需求,一味要强,使自己的丈夫想远离甚至是想用离婚来逃离。
晓芙也需要去寻找一盏灯,一盏可以洞悉自己和丈夫情绪需求的灯,一盏调和经营家庭幸福的灯,而不是被动接受和以为这样的事实。
还有“我”的其他朋友,曾经喜欢到工厂来找 “我”玩,其实就是想来看看步如烟,但是他们一个也没有上前一步大胆表白,哪怕失败或者遭到拒绝。还有当30年过后,“我”召集他们8个一起过来和步如烟见面相聚,却是不提从前,只是喝酒,当真是无趣得很。
他们这些曾经的发小也需要去寻找一盏灯,一盏勇气之灯,一盏成熟之灯。
还有步如烟的母亲,一个可悲可气的角色,因为自己给如烟找了一个继父,这个继父衣冠禽兽,曾猥亵过如烟。事情当然是那个男的不对,可是如烟妈妈却怪罪如烟,认为是她有意无意地勾引了自己情人,这是何等的弱智和扭曲。
所以如烟的妈妈也需要去寻找一盏灯,一盏清明心智,扫除阴霾的心灯。
所以这篇小说其实要反过来看,要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才会解释得通,也才会明白作者要用这个题目的深意。
全篇运用倒叙、插叙、顺叙的写法,让人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那个年代人们对待情爱、婚姻、家庭、幸福的含蓄,懵懂、无知,甚至是有些愚昧、怯懦、虚伪的理解,让人读罢有些唏嘘和感叹。
感觉整个故事细碎也稀碎,实际上就是爱而不得,就像是张爱玲的《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故事,所谓的“蚊子血”“朱砂痣”“米饭粘子”,就是得到的却不是自己心爱的,失去的永远是心痛的。
作者叶兆言是叶圣陶的孙子,1957年出生于南京。1974年,高中毕业后,进入工厂工作,担任了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累计作品字数约四百万字。
他的作品类型多样,涵盖了小说、散文等多种体裁,深受读者喜爱。《我们去找一盏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叶兆言小说创作的魅力。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更深入探讨了人性、社会与文化的复杂性。书中故事或细腻描绘人物内心世界,或深刻剖析社会现象,无不体现出叶兆言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世界如此之大,岁月如此之深,我们在世俗的路上走着走着,前方有荆棘头上有灰尘,心情因为欲望的拖累而充满杂质。我们累了,我们烦了,我们乔装不了整个日子,为了追求生命的纯度和宽度,我们边走边寻找那盏生命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