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书店的有两种人,
一种是不在书店看书买书的人,一种是在书店看书买书的人。
有人说网络上的书选择多又便宜,还有参考评价,足不出户即可收到;而有人又会说在书店能提前阅读,还有畅销推荐,自己绝不会买错,你们属于哪一种呢?
反正我是属于前者,之前讲过我买书完全靠直觉,我分享的大部分书籍都是我直觉购入的,所以平时的我几乎不逛书店,上一次去书店还是学生时代和同学一起去新华书店买参考书的时期。
最近听说附近新开了一家书店,吸引我的是,书店里面配有一个休闲咖啡厅,刚巧喜欢咖啡的我就这样被吸引了,决定找个时间去看看。今天刚好下雨,心里想着,下雨天应该没人,我可以很悠闲的去挑本喜欢的书坐下来喝口咖啡,思考、发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呀!
我印象中书店的人应该都是有读书、买书需求的人,可如今的书店什么人都有,百来平方米的书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塞满了人,我有点不敢下脚,小朋友嬉笑怒骂满场的跑,咖啡区里坐满了家长和拍照打卡的小青年,也会随处可见就地而坐的大学生在翻阅书籍。
这跟我印象中的也差太多了吧,也许是现代网络电商对实体的冲击太大?又也许是书店也更新换代进行了升级?可为什么我的体验这么不好呢?
作为消费者,这些人中有多少是真的来看书买书的?作为书店老板恐怕早已没有把重心放在书上了吧,一杯咖啡的利润和一本书的利润不用细想也知道。
反过来想想,如果书店不升级,可能也早就关门大吉了吧。
每次看到书店里都挤满了人,可真正在收银台结账的寥寥无几,我们又为实体经济奉献了多少呢?当然这样说有点尖酸刻薄,书店最初就开创了一种“公共空间”的功能,人们到书店只是为了多认识爱书之人,多与他们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哪有什么纯粹的理想和事业呀,只希望书架上的书质量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