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曾经的闺蜜
某日,看了某篇文章,就忽地想起我曾经的两位闺密。
那两个姑娘,是从小一起爬山淌水摘野花的人,是除了上课吃饭睡觉,业余时间都厮磨在一起的人。在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我们一起欢笑、一起追剧,一起共同学习,一起谈天说地。夏夜时分,一起躺在竹床上,看星星,说梦话;冬日时节,一起摘下庭院里叶子上的雪,偷偷吃了去;在春天的山野里肆意奔跑;在秋天的落叶上刻画心事。综上所述,她俩是我维持时间最长的闺密,可以归为“发小”了。
就是这样的“发小”,如今,我们已有七年未曾联系,两位姑娘一南一北,一个与我同城,一个远隔千里。
任何一段感情都需要维护,友情也不例外。在岁月的长河里,我们在一个一个的分叉路口说再见,在不同的城市上学,然后工作、结婚生子,在平静的时光里偶尔打通电话,不咸不淡诉说些近况,然后,慢慢的,联系间隔的时间愈来愈长,共同的话语愈来愈少,彼此可以说心事的朋友愈来愈多,终不再联系了。
不联系不代表遗忘,遗忘不代表不曾有过。
我其实也不是个缺闺密的人,只是仿佛总在不同的阶段拥有不同的闺密。学生时代无一不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亲密同学,工作后一定是同一单位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有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有相似的背景和喜好。我也曾默默的在内心里拷问过自己,是我太狭隘抑或是薄情吗?为什么我就没有从一而终的闺密呢?不联系是不是我的错?回答是我其实挺重感情的,但绝不喜欢有负累的感情,有时候其实是自我的,我不会因为怕失去而刻意去维护,也不会因为想要追求某种利益而尽力讨好,那种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去构建的友谊就更不会有了,天生喜欢淡然处之,顺其自然。
米粒说“辽阔必然疏远,这是我们友情的墓志铭”,看完后我茅塞顿开,一直以负罪的心前行的我倏然释放,我不是那个薄情寡义的人,也不是那个忘恩负义的人,怪只怪这世界太大,天高地阔,我们各自走得太遥远,已没有交集。
走得遥远不代表漠不关心,漠不关心不代表彼此含恨。我想,在将来的某个午后电话铃声响起,我不会感觉任何的唐突和不自在,岁月遗失,在岁月中走过的友情仍在。
你是否也有这样躺在记忆深处的闺密?久不联系,却也不曾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