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学习的是底层思维与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好好学习》
学习临界知识,就要从具体的知识输入开始,阅读自然是基本而重要的方式,可为什么我们读了很多书,却没有发现和掌握临界知识呢,很可能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读书方法有问题。
从上学开始,老师教给我们的读书方法就是:把一本书从头读到位,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划线或者摘抄。我们读书的过程就是不断记录新知识的过程。
可那些摘抄下来的名言警句,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懂得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而且更加可怕的是,我们从未意识过是我们的读书方法有了问题,还以为读完书记不住是记忆里问题,因为别人也都记不住。
有人可能说,我记不住是我内化成能力了。你自己信么?记都记不住,你怎么内化成能力,你现在会的能力有记不住的么?
用原始的方法进行努力,就是低水平的勤奋。不是说没有,而是效率太低。
那我们该怎样升级我们的读书方法呢?
大脑的记忆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我们读书也是,一定要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结合,用旧知识去帮助理解新知识。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状练习。
想想之前我们推荐的永澄老师的阅读方法,就是这么一种读书方法:
1.提出问题,用文章原文去回答,用问题引导组织架构全文。
2.用自己的理解再说一遍。
3.书上说的观点对不对?
4.跟我能产生什么样的关系。
这个阅读方法本质上就是用旧知识解释新知识,然后新旧知识网格化的一种方法啊。
我们读书的时候,别求快,慢下来,越是经典的书越要慢慢的读。
让我们再用port模型审视一下阅读。
你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增加认知,获得知识,让自己成长,让自己能够懂得更多,更加优秀。
你阅读的目标是什么?
让书上的知识内化于行,改变自己的行为。
你阅读的结果是什么?
建立一个概念、事例、读书笔记的成功库。
那你应该怎么做?
1.熟悉全文。
2.找出每一章、每一节的关键词,弄懂概念,积累概念和事例。
3.弄明白每一小节、每一章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弄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
4.看完全书后,试着提出几个问题,能够总领全书,拎这个这几个问题就能把这本书的要点拎起来。并以提出的问题为引领,写出读书笔记。
按照port模型做完是不是对阅读有了新的理解。慢下来,仔细看,吃透一本书,真正改变了行为,获得的要比走马观花看十本,只记住一些名言警句强吧。
而且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我们一直在说什么是临界知识,总是试图找一个典型的代表。这PORT模型就是典型的代表啊,只要是你掌握了用法,可以用到任何领域,帮你整理思路。
成甲老师在书上说,读书时怎么让读的知识与临界知识产生联系呢?
成甲老师说,我们读书的时候,理解问题主动与自己积累的临界知识相联系,比如复利、概率论、边界收益等等,主动建立联系,看他们背后能不能产生关联,这样一思考,常常会发现原来没有发现的规律。就像我们上面用PORT模型来分析阅读一样。
成甲老师说,他是怎么阅读的呢?
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去找相关的书籍来看,看作者给出了什么思路解决问题?这个解决方案的背后有没有他熟悉的知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还能用在别的领域么?
这样看书,可能连书都没看完,但他对这个问题的认知和了解,比看十遍书的人还深入。
易仁永澄老师,把这种方法提炼成四个字:归纳、演绎。看到大神的高度了么。
知道知识不重要,关键是能把这些知识用到生活中,改变生活。
你意识到重要性了么?
人生苦短,不要在“低水平勤奋陷阱”里面浪费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