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长物志》第82天2022年7月28日
卷五《书画,法帖》(4)
【原文】
魏帖则锺元常《贺捷表》《大飨碑》《荐季直表》《受禅
碑》《上尊号碑》《宗圣侯碑》@。吴帖则《国山碑》《延陵季子二碑》2。晋帖则《兰亭记》《笔阵图》《黄庭经》《圣教序》《乐毅论》《周府君碑》《东方朔赞》《洛神赋》《曹娥碑》《告墓文》《摄山寺碑》《裴雄碑》《兴福寺碑》《宣示帖》《平西将军墓铭》《梁思楚碑》,羊祜《岘山碑》,索靖《出师颂》。
【注释】
①锺元常:即锺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东汉末为黄门侍郎,后为曹操所命,经营关中,颇有政绩。魏明帝时任太傅,世称“锺太傅”。工书,尤善隶、楷,开后世书法先河,与晋王羲之并称“锺王”。真迹不传,现存法帖皆出于后人临摹。《贺捷表》:为锺繇听闻蜀将关羽被杀向曹操所写的贺表。《大飨碑》:宋娄机《汉隶字原》:“魏文帝以延康元年幸谯,大飨父老,立坛于故宅,坛前建石,题曰'大飨之碑’,相传为梁鹄书。《图经》云:曹子建文,锺繇书。”《荐季直表》:书于魏黄初二年(221)楷书,书时锺繇已七十高龄。此表内容为推荐旧臣关内侯季直的表奏。《受禅碑》:亦称《魏受禅碑》。唐刘禹锡《嘉话》云:“王朗文,梁鹄书,锺繇镌字,谓之'三绝’。”《上尊号碑》:亦称《公卿上尊号碑》。世传梁鹄书,锺繇书。《宗圣侯碑》:明屠隆《考槃余事》:“《宗圣侯碑》,魏文帝封孔子二十一世孙孔羡为宗圣侯,曹子建作文,梁鹄书。在孔庙中。”
②《国山碑》:在今江苏宜兴县。国山,山名。位于今江苏宜兴西南境。本名离里山,有九峰相连,亦名九斗山,又名升山。三国吴天玺元年(276)封禅为中岳,改名国山。《延陵季子二碑》:在江苏丹阳县九里小学中。季子名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封于延陵,故称延陵季子。其兄传位于他,不受,死后立庙奉祀。庙前石碑上篆题“呜呼有吴延陵季子之慕”,相传为孔子所书,世称“十字碑”。现存石碑为明正德六年(1511)所墓刻。
③《兰亭记》:晋代王羲之所书,在浙江山阴(今属绍兴)。《笔阵图》:王羲之书,在陕西西安。《黄庭经》:著名小楷法帖,相传为王羲之书。传世刻本以宋秘阁本为最精。《圣教序》:即《集王圣教序》。明屠隆《考槃余事》:“唐太宗作序,高宗作记,僧玄奘译《多心经》,僧怀仁集王右军行书。贞观二十三年八月作,咸亨三年十二月刻石,字体遒劲可爱,石在陕西西安府学。”《乐毅论》:小楷法帖,传为王羲之书。《洛神赋》:赋名。三国魏曹植作。赋以传说中洛水之神宓妃为题材,写作者对她的倾慕之情,以及因隔于人神之道,不能与之交接的惆怅。王献之书,即世传《玉版十三行》。《曹娥碑》:曹娥的墓碑。东汉度尚立,其弟子邯郸淳撰文。碑已不存,后世所传《曹娥碑帖》,一为晋人墨迹摹刻的拓本,宋拓《临江戏鱼堂帖》本题作晋右将军王羲之书。一为宋元祐八年蔡卞重书,题作《后汉会稽上虞孝女曹娥碑》。行书。《告墓文》:王羲之小楷书。王羲之少为王述所扼,为文以告先灵誓不复出,故后人又称其为《告誓文》。《摄山寺碑》:明屠隆《考槃余事》:“《摄山寺碑》,智永集右军书。”摄山,今南京栖霞区栖霞山。《裴雄碑》:《墨池编》:“晋《裴雄碑》,永康五年。”《兴福寺碑》:又称《芙文碑》或《镇国大将军吴文碑》,由王羲之行书刻成。因出土时仅存下半截,俗称“半截碑”。因碑在兴福寺,故称《兴福寺碑》。现存于陕西省博物馆碑林。《宣示帖》:著名小楷法帖,原为三国时魏锺繇所书,真迹不传于世,只有刻本,一般论者认为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摹刻,始见于《淳化秘阁法帖》。《平西将军墓铭》:即《平西将军周孝侯碑》,陆机撰,王羲之书,永和六年(350)立,在今江苏宜兴。此碑疑是唐人伪托。《梁思楚碑》:由卫秀集王羲之书而成。
④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出身泰山羊氏,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岘山碑》:羊祜任襄阳太守,有政绩。后人以其常游岘山,故于岘山立碑纪念,称《岘山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⑤索靖(239--303):字幼安,敦煌(今甘肃敦煌西)人。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敦煌五龙”之一。善章草,传东汉张芝之法,其书险峻坚劲,自成一家。主要作品有《索子》《草书状》《出师颂》《月仪帖》等。
【译文】
魏帖有锺繇的《贺捷表》《大飨碑》《荐季直表》《受禅碑》《上尊号碑》《宗圣侯碑》。吴帖有《国山碑》《延陵季子二碑》。晋帖有《兰亭记》《笔阵图》《黄庭经》《圣教序》《乐毅论》《周府君碑》《东方朔赞》《洛神赋》《曹娥碑》《告墓文》《摄山寺碑》《裴雄碑》《兴福寺碑》《宣示帖》《平西将军墓铭》《梁思楚碑》,羊祜的《岘山碑》,索靖的《出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