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4月16日报告)统计,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较2017年的3.12本增加了0.2本。
现代人希望通过学习快速提高自己,我觉得方式有很多种,有的人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刷经验值获得提升,有的人通过上课(包括视频课程)获取新知识,有时候你跟别人聊天,也能获得一些新知识和新认知。每一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但如果要实现终身的自我学习和成长,阅读应该仍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当然,天才请随意。
相比以上几种方式,阅读是唯一具有深度(持续性)和广度(不局限于工作领域和身边的人)的学习方式。
你不可能一辈子都靠和大牛交流去获得提升;你的工作也迟早会遇到瓶颈,而且知识往往局限在某一个或几个领域;相对于书本知识,课程内容和信息量实在太少。
要想在某个领域深入,依然离不开书籍,而且大部分有用的知识和信息,都是免费的(只要花心思去找)。有些所谓的付费课程,无非就是收个智商税而已,实质内容如何有待商榷。
但是只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你就相当于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能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但是阅读有一个巨大的劣势和门槛,那就是需要花费比其他方式更大的时间成本(甚至远远超过你的想象)可能才能看到效果,这与大家渴望快速成长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but,慢慢来,其实可能比较快。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虽然不排除好的老师在个人学习和成长方面的助推作用,但是如果没有个人的主动学习和自律,很难在一个领域获得成功。而主动学习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阅读。
你可以通过阅读各个领域的专业书籍去对某一领域更专业的知识以及更深入的思考和启发。毕竟,找一本甚至多本专业的书籍,比找一门你想要的精品课程和牛逼的老师,要容易太多了。
其实大部分书本上的知识,都是经过作者字斟句酌、千锤百炼所提炼出来的经验总结,并通过严谨的思考和推敲,最终才以一种体系化的形式凝结成书本的形式。其中包括了很多名家大师一辈子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和一些大佬在某某大会上的发言比起来,这些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东西。虽然不排除烂书的胡编乱造,但那是选书的后话了,在此不做赘述。
和个人在工作领域的经验相比,书本上的知识和经验,远比自己所知道的要系统和丰富得多。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从前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呢?少走弯路的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还有一点和学习体验也有关系,和现在流行的听书相比,阅读是一项学习和思考可以同步进行的工作。在阅读的同时,读者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输出内容,但听书的形式,则是不断强迫听众去接受信息,直到结束。
我曾试过使用微信阅读的听书功能以及使用过其他听书或者帮你读书的产品,结果发现,我完全只能被动接受对方输出的内容,甚至接受的还是别人给你处理过的二手知识,无法让我在吸收知识的同时进行思考,除非你不断的按暂停、回放、暂停、回放,最终其实体验相当糟糕。当然像类似听书的形式如果用在选书的环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通过在碎片化时间或者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以确定自己感不感兴趣,从而节省选书的时间。
虽然现在有了知识付费,有人开始帮你看书,有了能让你碎片化时间学习的听书产品,甚至还能倍速听书。不过我觉得,阅读仍然是一个人实现自我成长的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