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有意为之”

2024年5月2日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内隐记忆”。是指储存在人大脑中的记忆,平时你不刻意调取的话,你也不知道它在。比如说平时路上听过的歌、日常读过的书,听见过的故事。这些内容本身经由你的知觉都已经存入你的大脑中了。和我们考试学习的知识不一样,并未经过反复强化而呈现出外显的样子。

这部分不明显,但这部分有时候又非常牢固。尤其是小时候被反复灌输的观念,会非常深刻的印在你的头脑中,以至于不用再输入,你也会会自然而然的“认为”或“行为”。如,上课不能迟到,老师会收作业,老师会讲解书中的知识等等。这些内容,经由着我们从小到大的经历,已经习得成为一种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认知和习惯。等到你长大了的时候,当你再次进入“学生”的角色时,这个习惯会自然而然的发生。再当学生时,老师不强调准时上课,你也会按时到。这就是内隐的记忆所带来的力量。

上课不迟到是一个好习惯。我们并不想着去调整和修改。但人一旦形成习惯了,如果你要改变这个过程,就又是不容易的。比如你你一直身体很好,从来不生病。可人到中年,又想着需要补充一些营养片的时候,如何打破习惯坚持去吃呢?这份“坚持”往往其实是最难的。为啥?因为你必须打破原有习惯化的生活情境下的生活步骤,吃营养片的事情就很容易被忘记掉。

这个打破的过程,就是需要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加入刻意的动作,比如说,你想早上早餐的时候随餐吃。那你就需要在盛饭的地方加入一个小纸条:提醒自己。“该吃营养片啦”!

面对新目标下的“改变”,需要“有意”为之。刚才吃药片的这个例子里,一个小纸片的小动作,可以帮助你打破原有惯性的方式请创造积极行动。

很多想改变现状的人,且苦于一直没有坚持好做到成果的朋友,不妨在你的行动中加入这个小窍门。那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在刚开始的时候别扭一下,但后续你想要的改变一定自然而然的发生。

#文集:改变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