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在朋友圈里发了几张照片,是上海队和湖北队在襄阳体育馆进行的男排比赛。
我有些纠结,问她“我该支持谁”。她回答“当然支持湖北队啊!你已经是湖北人了”。
我一直没有问她比赛的结果,因为我知道,无论哪个队赢,我都不会有中国队战胜外国队时的兴奋和激动。
一次同事在一起讨论籍贯和出生地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准确的填写籍贯,因为很多人填写的籍贯有可能一辈子都没去过,只是个名义上的老家。
我不存在这个问题,我的籍贯和出生地是同一个地方-上海崇明。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是地地道道的崇明人,我出生在崇明,因此我永远不用纠结如何填写我的籍贯和出生地。
我纠结的是当上海队遭遇湖北队时我该支持谁?
我一直为我是崇明人为荣,当有人问我老家是哪里的时候,在回答是崇明的同时,还要特别补充说明崇明岛是中国的第三大岛,虽然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地理常识,我依然会特别强调一番,崇明一直是我引以为荣的地方。
可在外出旅游时,如有人问我“你是哪里的”。我会不假思索的回答“我是襄阳的。”同时也要特别补充: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的隆中就在我们襄阳,还会告诉他襄阳有亚洲最宽的护城河。又一个让我引以为荣的地方,我会很自然地在襄阳面前加上了我们。
崇明,我生活了13年;襄阳,我生活了30多年。
我到底是哪里人?如今,崇明话和襄阳话我都只是听得懂但不会说。我讲的是普通话,陌生人无法通过语言判断我是哪里人 。我的口味也在慢慢改变,小时候从不吃辣椒的我现在爱极了周黑鸭,可又在习惯了襄阳牛肉面的同时会想念阳春面,时常游离在上海味道和湖北口味之间。
有时晚上做梦,人物是我现在周围的人,可场景却是老家的街道。13岁离开崇明后,曾经也回去过,最长一次呆了一个星期,最短只有2个小时,老家早已日新月异天翻地覆,再不是我小时候的样子。当初离开崇明的时候,为离开熟悉的人和物而难过,为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而忐忑不安,同时又有些期待。
30多年的时间,原本陌生的地方越来越熟悉,原本熟悉的地方越来越陌生。现在,我对襄阳的熟悉远远超过了对崇明的了解,我可以带着上海的亲戚玩转襄阳,却无法带着湖北的朋友玩转崇明。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摄影群里有人拍的那场比赛,上海队三比一战胜了湖北队。 我曾回复同学“在上海比赛我就支持湖北,在湖北比赛我就支持上海,不偏不倚。”虽然我支持的在湖北比赛的上海队赢了,可我却没有兴奋的感觉,反而为湖北队感到有些惋惜。也许我真的如同学所说“你已经是湖北人了”。
崇明越来越像一个符号一个象征,虽然我依然会想起她,虽然我依然有着强烈的上海情结(曾一度希望小哥能读上海的大学,能在上海就业),可我也知道,老家,从我离开她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会离我越来越远,只会在梦里出现。